[实用新型]一种可用于睡眠休息的旅行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848166.X | 申请日: | 2013-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8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 发明(设计)人: | 柏琼琼;韦仕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 主分类号: | A45C5/04 | 分类号: | A45C5/04;A45C5/14;A45C15/00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睡眠 休息 旅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旅行箱,特别是一种可用于睡眠休息的旅行箱。
背景技术
乘坐火车时,限于经济或者是车票紧缺等原因,很多乘客只能乘坐硬座,而硬座的座位空间有限,睡眠时极不舒服。现在有一些火车上睡眠用支架,在人们睡眠时,可以趴在支架上面,这大大提高了硬座乘客睡眠的舒适性。但是,由于这些已有支架的体积及重量限制,随时携带显得极不方便。而行李箱却几乎是居家旅行时每人必备物品。如何将火车睡眠用支架与行李箱结合起来,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火车硬座乘客睡眠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用于睡眠休息的旅行箱,集普通旅行箱与火车上睡眠支架于一体。可以实现火车上座票乘客睡眠休息提供辅助支撑的功能,不睡眠的时候可以将支架收缩折叠压下,只是作为普通行李箱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用于睡眠休息的旅行箱,包括箱体,箱体底部设有滚轮,箱体上设有拉杆,所述箱体上设有支架,支架连接有绳网,拉杆内置有充气枕。
所述拉杆上端手握处设有一个空腔,空腔位置连接一个盖子,充气枕位于所述空腔内部。所述支架包括支撑杆、连接件、铰链、固定螺栓,连接件通过固定螺栓固连在箱体上,而支撑杆与连接件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支撑杆的上端连接绳网一端,绳网的另一端连接在拉杆上端。所述支撑杆立起之后,与拉杆可拉起的位置等高度。
所述拉杆包括上杆、下杆,上杆设有一凸起,与凸起对应位置的下杆开设有一小孔。
所述充气枕包括枕套,枕套设有气门芯,枕套连接一微型打气筒。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用于睡眠休息的旅行箱,铰链的安装方位决定了支撑杆只会倾向拉杆侧,而人趴在支架上时,支撑杆的受力是偏离拉杆方向的,良好的支撑强度可保证人在趴着睡眠时支架不会倾倒。由于使用了铰链连接,在不将支架支起的情况下支撑杆可折叠放置于拉杆箱体端面上,保证了整个发明结构的紧凑、美观。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用于睡眠休息的旅行箱,支架与旅行箱做成一体式,需要休息时很方便地就可组成舒适地睡眠支架,乘客坐在座位上,而胳膊和头趴在支架上的可充放气枕头上进行睡眠休息,大大提高硬座乘客旅途的舒适性。同时,由于支架与行李箱为一整体,故不需要额外再携带一个睡眠支架,减轻了乘客旅途负担,而且旅行包裹的随身放置可以更好地保证使用者的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旅行箱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旅行箱拉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旅行箱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旅行箱充气枕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可用于睡眠休息的旅行箱,包括箱体1,箱体1底部设有滚轮6,箱体1上设有拉杆2,所述箱体1上设有支架3,支架3设计位置与拉杆2位于箱体1的同一端面处,由拉杆2与所述支架3共同起支撑作用。支架3连接有绳网4,拉杆2内置有充气枕5。所述拉杆2上端手握处设有一个空腔,空腔位置连接一个盖子2.3,充气枕5位于所述空腔内部。在不需要睡眠时,只需要将可充气枕5放在此空腔内;而需要使用时可将其取出。
所述支架3包括支撑杆3.2、连接件3.1、铰链3.3、固定螺栓3.4,连接件3.1通过固定螺栓3.4固连在箱体1上,而支撑杆3.2与连接件3.1之间通过铰链3.3连接。支撑杆3.2的上端连接绳网4一端,绳网4的另一端连接在拉杆2上端。所述支撑杆3.2立起之后,与拉杆2可拉起的位置等高度,保证舒适性。所述拉杆2包括上杆2.1、下杆2.2,上杆2.1设有一凸起,与凸起对应位置的下杆2.2开设有一小孔。可保证上杆2.1只能上升至一限定位置,同时,需向上杆2.1施加一定程度的压力,才可将上杆2.1压入下杆2.2之中。这就保证使用者趴在支架3上睡眠休息时,上杆2.1不会因压力而降落。
所述充气枕5包括枕套5.1,枕套5.1设有气门芯5.3,枕套5.1连接一微型打气筒5.2。微型打气筒5.2可以使使用者在最快的时间内进行枕套5.1的充气,根据需要充满一定的气后即可作为舒适的枕头,当使用完毕后,可以在气门芯5.3进行放气操作,将气体放出并回收至把手空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81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