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变速器倒、五挡角限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8122.7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7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金昱;王子英;滕红;黄卫东;熊维江;栾焕明;景殿奎;王造峰;刘鹏;施维;王丛志;裴磊;张乐;刘雨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3/34 | 分类号: | F16H6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66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变速器 五挡角 限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速器倒、五挡角限位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方便进行装拆的新型变速器倒、五挡角限位结构,属于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变速器是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变速器的结构、操作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不仅对汽车传动系统有很大影响,而且还关系到驾驶的舒适性。现有变速器的倒、五挡结构中起到角向限位作用的结构都是集成在倒、五挡换挡臂上, 集成后的倒、五挡换挡臂很容易与三、四挡拨叉干涉,加快了变速器的磨损,使用寿命低,并且干涉影响挂挡的准确性和驾驶的舒适性,因而这种结构对倒、五挡布置空间要求较高,此外这种类型的倒、五挡换挡臂在其他形式的倒、五挡换挡结构上无法实现共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加工制造,并且成本较低,能够有效实现变速器倒、五挡角限位的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角限位结构本体,角限位结构本体一端呈“U”形,设有两个对称的倒、五档导向轴支架,另一端为圆弧形,圆弧中心设有圆孔,圆孔位于倒、五挡导向轴支架的下方,所述的角限位结构本体圆弧中心处设有一圆柱销孔,圆柱销孔贯通到圆孔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工制造容易,本实用新型的倒、五档角向限位结构替代了传统变速器中将倒、五档换档臂和角向限位机构集成加工的方式,解决了传统结构在变速器空间布置上的问题,且此种角向限位零件可以在不需要的时候随时取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同倒、五档结构换档臂的共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图4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角限位结构本体2,角限位结构本体2一端呈“U”形,设有两个对称的倒、五档导向轴支架1,另一端为圆弧形,圆弧中心设有圆孔3,圆孔3位于倒、五挡导向轴支架1的下方,所述的角限位结构本体2圆弧中心处设有一圆柱销孔4,圆柱销孔4贯通到圆孔3端。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圆孔3套接在倒、五档拨叉轴6上,导向轴5位于两倒、五档导向轴支架1之间,起到限制导向轴摆动的作用。倒、五档拨叉轴6上设有小圆孔与本实用新型上的圆柱销孔4配合,通过圆柱销8将两者固定起来,从而将倒、五档导向轴5与拨叉轴6限制在同一平面内。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圆柱销与拨叉轴固定连接在一起,当操纵换档臂7时,倒、五档导向轴5与拨叉轴6之间通过传动结构实现换档动作,倒、五档导向轴5固定在两导向轴支架1之间,只能实现轴向运动,避免了左右摆动,有利于操作过程的稳定性,并且本实用新型可以轻松取下,实现倒、五档换档臂的二次利用。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角限位结构零件对强度要求不高,采用粉末冶金的加工方法完全可以保证其精度和强度,具有开发成本低、加工周期短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81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密封防风、防水型共挤胶条
- 下一篇:支撑通信塔平台的牛腿连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