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力模拟试验稳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847621.4 | 申请日: | 2013-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9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华;徐运海;董新美;王玉太;张保祥;郝晓辉;巩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14 | 代理人: | 周长义;崔民海 |
| 地址: | 25001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力 模拟 试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力模拟试验装置,可尽快稳定水流流态,有效缩短水工模型数据采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一种水力模拟试验稳流装置。
背景技术
水力模拟试验是水工研究与设计常用的方法,对复杂水流研究有重要意义。水力模拟试验模型建好后,需根据各种工况进行放水试验,通常为保证水流流态稳定,需要做一个较大的前池,待前池的水位、流态稳定后,再采集流速、水位等数据;因前池通常做的较大,数据采集等待时间也很长,而试验中在前池进口增加水力模拟试验稳流装置,可大大缩短水流稳定时间,提高试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水力模拟试验等待水流稳定时间过长的缺
点,而设计水力模拟试验稳流装置。本装置安放在模型的前池进口段,稳定的底层水流从底孔流过,中层、上层水流紊乱,通过上游来水管进入该装置,并通过多排调节阀的调节流出,这样流过装置后的水流能尽快稳定下来,满足水力模拟试验对水流的要求。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力模拟试验稳流装置,包括有前池及稳流装置,所述的前池由前池底板、前池前墙、前池侧墙及前池后墙构成,前池侧墙上设有前池进水口,所述的稳流装置设有壳体,壳体内设有横隔板,横隔板与壳体的底板之间设置纵隔板,横隔板与底板之间形成底孔,横隔板的上面设置隔墩,多个导流管分三层交错穿装在各隔墩内,并在隔墩位置处的每个导流管上安装控制阀,控制阀的调节纽安装在壳体的顶部。所述的导流管的个数为:每层8个。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结构新颖,便于生产,易于操作,在水工模型前池进口安装后,可大大提高模型试验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B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池底板,2、前池前墙,3、前池侧墙,4、前池进水口,5、壳体,6、控制阀,7、调节纽,8、横隔板,9、纵隔板,10、隔墩,11、底孔,12、导流管。13、前池后墙,14、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一种水力模拟试验稳流装置,包括有前池及稳流装置,所述的前池由前池底板1、前池前墙2、前池侧墙3及前池后墙13构成,前池侧墙3上设有前池进水口4,所述的稳流装置设有壳体5,壳体5内设有横隔板8,横隔板8与壳体5的底板14之间设置纵隔板9,横隔板8与底板14之间形成底孔11,横隔板8的上面设置隔墩10,多个导流管12分三层交错穿装在各隔墩10内,并在隔墩10位置处的每个导流管12上安装控制阀6,控制阀6的调节纽7安装在壳体5的顶部。所述的导流管12的个数为:每层8个。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将稳流装置放置到前池内,水流从前池前墙2上的前池进水口4流入,进入前池。其中底层稳定的水流从底孔11流过,上层紊乱水流进入各导流管12,导流管12穿过各隔墩10,并在隔墩10的位置处安装控制阀6,控制纽7安装在壳体5的顶部。开始时,控制阀6处在全开状态,根据前池进水流量的大小计算出导流管12的稳定出水流量,调节第一层调节纽7,使控制阀6的开度满足要求,再依次微调第二层、第三排调节纽7,使导流管12的出口水流更稳定,从而达到调节水流,稳定水流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76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阵列
- 下一篇:车载双冗余显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