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位虾池浮球式排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7231.7 | 申请日: | 2013-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5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官曙光;刘洪军;郑永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苏雪雪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位 虾池浮球式 排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技术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位虾池浮球式排污器。
背景技术
池塘对虾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大宗产业,产值巨大和从业人员众多。如何实现养殖水体的方便、快速交换,保证养殖池水环境质量是虾池养殖中一个重要技术环节。目前,对于我国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在高位虾池排水设计上普遍利用连通器原理,使用一种近似U型管设计来实现养殖污水排放。即出水管平埋池底,池内端与池内底部的排水口连通,池外端上插垂直站立的排水管,管高按照池内正常水交换时高度设计。大换水时拔出该管,将水排放到需要高度后,将该管插回即可。
这种U形管排水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以往,用固定于养虾池内排水口上的过滤网,来防止对虾排水时逃逸。其缺点是,在排水时无法排出对虾生长时褪去的虾壳及大规格污物,导致虾壳堆积于排水口的过滤网上,只能通过人工下水操作的方法排除,不但影响排水,而且腐烂的虾壳还导致养殖水质下降。传统的排水管及换水操作中存在以下五点缺陷:
(1)排水管拔出后,由于水流较为湍急,地下排水口又被水流遮挡,再插回时相对比较费力,如延误时间较长容易将池水排光。
(2)如果养殖池较大,池体较高,则需要的交换水体较大,此时通常使用直径较大、高度较高的排水管,这种情况下排水管会变得很重,一个人通常无法完成操作。
(3)池外排水口在设计上通常比池底略低,因此拔管放水时,需要有人在旁看护,以防止池内水全部排出。
(4)对虾生长过程中蜕的虾壳往往堆积于池内出水口的过滤网上,无法排出池外,经常需人员下水操作方可解决。
(5)难以实现小水量连续排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传统的U形管排水系统无法排除虾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方便、简单、连续排水、可调控排水量的高位虾池浮球式排污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高位虾池浮球式排污器,包括有埋设在虾池底面下方横跨池内与池外的U形管道,所述U形管道的池内端还连接有漏斗状的集污凹槽,集污凹槽的漏斗状上口与虾池底面等高,集污凹槽的底端还设置有盖圈,相应的U形管道内则通过引导管、定向探杆连接有与盖圈相吻合密封的浮球;所述U形管道的池外端还连接有双层管的排水主管道,排水主管道设置为外层管、以及滑动密封设置的内层管,所述的外层管上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若干排水孔。
所述的排水主管道通过固定卡槽固定于虾池外壁上。
所述内层管的上口上还设置有提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无需再拔管插管。(2)可以将虾壳有效排出池外,无需人员下水操作。(3)可以进行小水量连续换水。(4)大量换水时人员不需要在现场看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5)排水口开放程度可调节,从而可以控制排水量大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污凹槽,2-盖圈,3-浮球,4-定向探杆,5-引导管,6-U形管道,7-外层管,8-固定卡槽,9-内层管,10-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未经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72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