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节能节排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5828.8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4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雄昌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62;F23D14/7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 11388 | 代理人: | 王新发;常亚春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节能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燃烧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燃气节能节排燃烧器。
背景技术
燃烧器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燃具部件,它的性能决定了燃具的燃烧能力,进而决定了燃气的利用率,以及节能、节排的效果,因此,燃烧器在燃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当今社会,能源消耗越来越大,能源已经呈现供应不足的现象,为了缓解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全世界各国都在研究节能节排问题,作为耗能巨大的燃烧器,其节能、节排效率同样是主要的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节能节排燃烧器,从提高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效率方面,来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从而提高燃气利用率的目的,进而达到节能节排的效果,解决现有燃烧器对燃气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燃气节能节排燃烧器,包括上下开口的混气室,以及设置于该混气室上端开口的出火装置、与该混气室下端开口连通的进风管、从该进风管下端穿入的进气管和位于该出火装置侧边的点火装置,所述进气管上端端部设置有主火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位于进风管内部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至少四个出气孔,同时,在该进风管内壁上设置有多块交错排布的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固定于所述进风管的内壁相对两侧,呈“S”形分布。
再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长度小于所述进风管直径的1/2。
更进一步地,所述挡板斜向设置于所述进风管内壁上。
为了降低挡板对空气的阻挡影响,使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效率和进风效率达到平衡,在所述挡板上设置有通孔。
另外,为了防止燃气外泄,所述进风管下端与进气管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混气室下端开口处设置有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研究方向,将着眼点放在了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程度上,通过在进风管内部便进行燃气与空气混合,来提高两者的混合率,从而提高了燃气的燃烧效率,最终达到了提高燃气利用率、实现节能节排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气管侧壁上开设出气孔,使得进气管内的燃气从各个方面进入进风管,与进风管内部的空气进行混合,混合效率得到大大提升。
(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挡板进行交错分布,来使所有挡板形成一个“S”形的阻挡结构,如此既可以使空气和燃气在进风管内形成混流,提高混合效果,又可以延长燃气和空气在进风管内的驻留时间,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两者相加,最终使燃气和空气在进入混气室之前便达到较高的混合程度,进而确保了燃气与空气混合度,为节能节排提供了新思路。
(4)本实用新型还在进气管与进风管的接触面设置有密封圈,在混气室与进风管的接触面也设置有密封圈,如此便使进风管、进气管和混气室形成了一个单向流通通道,燃气从进气管进来之后,只能从进风管进入混气室,而不会出现燃气泄露的问题,安全性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混气室,2-出火装置,3-进风管,4-进气管,5-点火装置,6-主火喷嘴,7-出气孔,8-挡板,9-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燃气节能节排燃烧器,主要包括混气室、点火装置、进风管和进气管。其中,混气室为一个圆柱形腔体,其上下两端开口,上端开口上设置有出火装置,下端开口与进风管连通。点火装置设置在出火装置侧边,用于对混气室内的混合气体进行点火。进风管采用三通管,一端与混气室下端的开口连接,另一端与风机连接,而第三端则供进气管穿入。进气管下端与燃气供应管道连通,上端从进风管的第三端穿入,穿过进风管的主干,直到靠近混气室的下端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雄昌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雄昌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58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