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阳极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4571.4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5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彭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创元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3/12 | 分类号: | C25C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57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阳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阳极,尤其涉及一种运用在电解领域的新型阳极。
【背景技术】
阳极是电解槽稳定运行的核心,阳极电流分布均匀是实现电解槽电热流场分布均匀,建立规整炉膛的基础,相关技术的铝电解用(碳素)阳极在其使用周期内的结构为长方体结构,阳极上方平台高度为5~10cm,主要是起到连接阳极与钢爪的作用,而残极高度为12~15cm,阳极组电阻随阳极消耗是逐渐降低过程。
然而,相关技术的阳极随使用时间逐渐消耗,阳极温度升高,阳极厚度降低,炭块电阻率降低,阳极组电阻降低,电解槽阳极电流向低残极偏流,电流分布不均匀,导致阳极表面火眼、空垮,热场、流场局部不均,炉膛变形,电流效率提升受到影响。同时,因为电流在阳极内部总是走最短的路线,阳极上部边角电流密度小,边角主要是因为气泡冲刷而消耗,使得阳极利用率低、净损耗大。
因此,实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新型阳极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流稳定,电流效率高、净损耗小的新型阳极。
根据上述的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阳极,其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阳极,其包括长方体结构的主体部和由所述主体部向上延伸出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包括与所述主体部相连的矩形下端面、与所述下端面相对的矩形上端面及连接所述上端面和下端面的两对侧面,所述侧面的高度为20~50cm,所述上端面与所述下端面满足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1)0<A-a≤20cm;
(2)0<B-b≤20cm;
其中,A、B分别为下端面的边的长和宽;a、b分别为上端面的边的长和宽。
优选的所述侧面为经过若干次倒角构成。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阳极的电流效率高,电流在使用周期内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阳极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阳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阳极10,其包括长方体结构的主体部1和由主体部1向上延伸出的加强部2,加强部2包括与主体部1相连的矩形下端面(未标号)、与下端面相对的矩形上端面21及连接上端面21和下端面的两对侧面22。连接上端面21和下端面的侧面22为四个,在此定义相对的两个为一对侧面22,侧面22的高度为20~50cm。
上端面21与下端面满足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1)0<A-a≤20cm;
(2)0<B-b≤20cm;
其中,A、B分别为下端面的边的长和宽;a、b分别为上端面21的边的长和宽。
上述条件(1)、(2)中,只需要至少满足一个即可。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侧面的高度”是指侧面22的由下端面向上端面21方向的宽度。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阳极10形成一个下部大上部小的梯形台结构,加强部2部分的横截面(水平方向截面)面积由下端面向上端面21的方向逐渐减小。通过逐步缩小新型阳极10使用后期导电面积,实现新型阳极10的阳极电流在使用周期内稳定的目标,确保电解槽(未图示)内的阳极电流分布均匀,进而建立规整炉膛。
也相当于从结构设计上将加强部上侧的边角减少,使整个新型阳极导电、做功的有效性增加,减少了新型阳极上侧的边角的实际净损耗。
更优的,本实施方式中,侧面22为经过若干次倒角构成。也就是说,主体部2侧面22经过倒角工艺形成若干阶层而221,每个阶层而221与水平面构成一个夹角θ,夹角θ小于90°,每个阶层221形成的夹角θ由下端面向上端面21的方向逐渐变小。这种阶层结构使得主体部2的结构变化更加明显,对调整新型阳极10的导电面积效果更显著。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阳极是调整阳极结构,阳极呈上小下大结构,通过逐步缩小阳极使用后期导电面积的原则,实现阳极电流在使用周期内稳定的目标,确保电解槽阳极电流分布均匀,电流稳定,电流效率高、阳极净损耗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创元铝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创元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45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级反应制备乙醛酸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用于从乙烯物流除去含氧污染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