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控制钝体叠合梁桥梁涡激共振的整流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1856.2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8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李顺德;王睿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控制 叠合 桥梁 共振 整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控制钝体叠合梁桥梁涡激共振的整流罩。
背景技术
钢混叠合梁由于能够充分发挥混凝土抗压和钢材抗拉的受力特性、施工周期短并且可以减少钢材用量节约成本,成为了斜拉桥断面的主要选择。但不够流线型的断面使得钝体叠合梁在低风速下易发生振幅较大的涡激共振。涡激共振虽不会使桥梁失稳破坏,但会加速桥梁构件的疲劳,并对桥梁的运营安全和舒适性产生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涡激共振控制措施改善其风振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控制钝体叠合梁桥梁涡激共振的整流罩,它有效地控制钝体叠合梁桥梁的涡激共振振幅,改善其整体风振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控制钝体叠合梁桥梁涡激共振的整流罩,钝体叠合梁主梁两侧对称设置整流罩,整流罩由斜顶板和斜腹板构成,斜顶板的一端与工字钢主纵梁上翼缘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斜腹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斜腹板的另一端与工字钢主纵梁下翼缘板固定连接;斜顶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0°~50°,斜腹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25°~35°;整流罩沿桥梁纵向全桥布置。
所述斜顶板和斜腹板均为厚度均匀的平板。
所述斜顶板的一端与工字钢主纵梁上翼缘板通过铆接、栓接或焊接固定连接,斜腹板的另一端与工字钢主纵梁下翼缘板通过铆接、栓接或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斜顶板和斜腹板的厚度相同,均为10~20mm。
所述整流罩由若干个节段组成,每个整流罩节段长度为6~8m;各整流罩节段之间通过焊接、栓接或铆接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和效果在于它能有效控制钝体叠合梁桥梁的涡激共振振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横断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节段立体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
斜顶板及斜腹板厚度t;斜顶板与水平方向夹角α1;斜腹板与水平方向夹角α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为了有效控制钝体叠合梁桥梁的涡激共振振幅,在钝体叠合梁主梁5两侧对称设置整流罩,整流罩由斜顶板1和斜腹板2构成。
所述斜顶板1和斜腹板2采用同一种密度小而刚性大的合金或复合材料制成,斜顶板1和斜腹板2均为均匀厚度平板,一体加工成型;斜顶板1与工字钢主纵梁上翼缘板3通过铆接、栓接或焊接固定连接,斜腹板2与工字钢主纵梁下翼缘板4通过铆接、栓接或焊接固定连接;斜顶板1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1=40°~50°,斜腹板2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2=25°~35°;斜顶板1和斜腹板2厚度相同,均为t=10~20mm。
所述整流罩由多数个节段组成,每个整流罩节段长度为6~8m;各整流罩节段之间通过焊接、栓接或铆接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控制钝体叠合梁桥梁涡激共振的整流罩,能有效控制钝体叠合梁桥梁的涡激共振振幅。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18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体外预应力锚索开放式空间限位器
- 下一篇:一种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