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客车总装用转向管柱支架及离合支架焊装工装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0714.4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9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窦振山;高建路;雷其会;范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刘尔才 |
地址: | 250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客车 总装 转向 管柱 支架 离合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工装,尤其涉及一种客车总装用转向管柱支架及离合支架焊装工装架。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客车产需量大幅增加,作为世界最大的客车市场及客车生产国,中国在过去十年实现了客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本土客车企业也开始逐步走向世界。因客车状态多元化和客户的要求不一,通常采用订单化生产模式,这是由于每一笔订单车型尺寸和配置上不同组合的变化,会给装配结构带来繁多的变化,因此生产上难以采用整体式工装台进行零部件定位组装。但是随着单一订单同型号同配置车辆的增多,每一台车都要通过量取尺寸来进行焊接装配的话,生产准备时间长,劳动重复,生产效率低下,而且很难保证单一订单上车辆装配状态的一致性,特别是不同装配人员分别装配的单一订单同型号车辆。
而在车辆装配状态不一致这个问题上,由转向管柱的装配引起的问题比较突出。转向管柱的支架在焊装的过程中,要严格根据图纸尺寸进行装配,但在装配过程中常因操作者的人为误差而难以保证转向管柱状态的一致性,就会影响到仪表台和转向机构的装配,从而导致出现一批车多个状态的问题。有时候转向管柱和离合的装配误差还会引起在行驶过程中离合器踏板或离合拉线与转向管柱干涉的问题。同时每一辆车的转向管柱等部件的支架的装配人员要根据图纸用盒尺测量安装,施工效率非常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效地保证了同订单同型号车辆转向管柱和离合装配状态的一致性,又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客车总装用转向管柱支架及离合支架焊装工装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客车总装用转向管柱支架及离合支架焊装工装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根据车辆底板上的限位阻挡设置位置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连接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连接有靠在驾驶台前围上的矩形正位框架;
所述正位框架上端内侧设置有离合支架限位板与所述正位框架上梁共同构成离合支架焊接限位机构,所述正位框架下端外侧设置有离合过线孔指位杆,所述正位框架右侧外侧设置有转向管柱开孔样板,所述连接梁设置有转向管柱支架限位板。
其中,所述转向管柱支架限位板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梁上侧的与转向管柱支架角度一致的U形槽板。
所述离合过线孔指位杆包括直径或宽度为5-15mm的管件或杆件。
所述转向管柱开孔样板包括中心设置有圆孔的平板。
所述连接梁和支撑梁之间设置有加强梁。
使用时,根据对应车辆底板上的限位阻挡放置好支撑梁,将正位框架靠上驾驶台前围,之后,在转向管柱开孔样板的圆孔位置开转向管柱装配孔,在离合过线指位杆的端部开离合过线孔;将离合踏板支架贴着正位框架上梁下侧和离合支架限位板右侧焊接好;将转向管柱支架放置在转向管柱支架限位板的U形槽中焊接好。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在产品批量生产时,无需同型号的每一台车都要量取尺寸进行焊接装配,大大缩短生产准备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保证了装配状态的一致性,不会因换人操作而导致的状态不一致;该工装简单易用,一个工装控制多个支架位置,满足施工现场施工要求。该工装主要用于焊装工段在焊接转向管柱支架、离合支架等驾驶区支架时,将工装按限位正确放置,迅速地进行各支架等的焊接,不用传统地用盒尺进行测量焊接装配。有效地保证了同订单同型号车辆转向管柱和离合装配状态的一致性,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在难以使用整体式工装的客车生产线上提供了一种简洁方便又实用的模块化工装;而且在问题比较突出的部位解决装配状态一致性问题,极大地改善了整车装配状态的一致性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梁;2、连接梁;3、正位框架;4、加强梁;5、离合支架限位板;6、离合过线孔指位杆;7、转向管柱开孔样板;8、转向管柱支架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07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力钢管可调节式活动压缝台车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酸碱滴定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