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装码头车用岸基登船跳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9367.3 | 申请日: | 2013-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1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季峰;徐阳;代晨浩;黄日波;魏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5/24 | 分类号: | E01D15/2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樊昕 |
地址: | 200137 上海市浦东新区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码头 岸基 跳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码头配套设备设施,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滚装码头车用岸基登船跳板。
背景技术
以往码头装卸作业的主要对象是大型专业滚装船,这些大型滚装船靠泊码头后进行商品车滚装作业时,可以凭借自身配备的跳板衔接码头与船舶。
而随着进出口商品车运输业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品车作为货物通过内河运输进出码头,这些承载商品车内河运输的船舶由于自身设计大多没有设置跳板,因此靠泊码头时必须通过岸基的接船设施来连接船舱面与码头面,满足滚装作业的基本要求。
对于河口港,船舶相对于码头面的垂直位置会随着潮汐涨落而变化,这也就意味着,小型江轮在停靠码头后,作业过程中由于作业面相对于码头面的高度会随着潮水涨落变化增大或减小,使得固定式的坡道结构无法满足河口港潮差频繁变化条件下连接船岸作业面,保证车辆滚装作业的需求,所以就需要通过可进行高度调节的跳板设施链接船岸。另一方面,由于潮差的变化较大,简单的跳板虽然可以连接船岸,但由于商品车滚装作业对行驶通过性能的要求较高,因此一般的岸基跳板无法满足长时间持续作业的要求。
国外一些河口港码头在码头建造之初采用封闭式港池的结构布局解决了潮差对滚装作业的影响,但成本较大,且适用性有限。而一些国内的河口港码头配备了浮动趸船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解决大潮差引起的舱面与码头面的落差变化问题。但随着内贸水运的发展,滚装江轮的载货量和船型越来越大,船舶满载状态和空载状态下的吃水差也逐渐增大,卸船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装卸货舱面与(浮动)码头面的高度差过大的情况,普通结构的跳板无法满足长时间持续装卸作业的需求,且无法进行灵活的搬运与船岸斜街动作,会导致长时间的作业待时,导致码头作业和船舶装卸的延迟,给船舶营运方和码头运营方增加了一定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滚装码头车用岸基登船跳板,能够便利调节且适用于内贸江轮进行滚装生产作业的商品车,以保障无跳板江轮靠泊码头进行商品车滚装作业时的船岸稳定连接,减少辅助人工作业,提高码头生产对不同运输船舶进行滚装作业的适应性,提升商品车的滚装作业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滚装码头车用岸基登船跳板,所述跳板具有一能够调节其起升的举升结构,所述跳板在码头端与如船端之间,具有一定的出入坡角、坡台角和宽度以满足车辆通过性能。
所述跳板可移动。
所述跳板的底端安装有滚轮,以使所述跳板可移动。
所述举升结构设置在跳板的如船端,并且采用限位铰链结构以使跳板的高度调节自适应。
所述跳板的起升幅度为1.9m,出入坡角小于8°,坡台角小于10°,通行宽度不小于2m。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首先,降低了人力成本,使原先的跳板举升作业完全由电力代替;第二,提升了跳板接船作业过程的效率,通过牵引方式,能够直接进行跳板入舱的精确定位,减少了叉车反复调整位置进行定位的时间;第三,提高了跳板的通过性能,能够更好的适应高档商品车低底盘的结构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通过性能测试中的三个角度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跳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铰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滚装码头车用岸基登船跳板的制作将针对江轮滚装作业过程中作业舱口与码头面的相对高度差的变化幅度,能够满足在此幅度变化区间内进行高度调节的变幅要求。
本实施例中,为确定登船跳板的作业起升幅度,首先对内贸江轮的甲板面高度参数进行大量的测量、收集与统计。由于使用登船跳板的作业甲板层面只限于主甲板以上的层面,因此收集相应甲板面的净高数据。从结果来看,主甲板的平均净高度普遍在2.4m左右,而二层以上的甲板净高在2.2m左右。由于滚装码头内贸泊位的基准层高分别为5.0m和5.8m,有0.8m的高差,再加上船舱结构0.2m左右的厚度,要求岸基登船跳板的举升高度的变幅应大于2.4m-0.8m,即1.8m以上便可以满足内贸江轮作业的基本需求。因此,将跳板的起升幅度L设定为1.9m,以尽量满足甲板作业高度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93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