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救捞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839362.0 | 申请日: | 2013-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1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 发明(设计)人: | 韩工;谢志聪;周汛;杨超;白植湖;倪旭辉;雷晓慧;周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仑科学艺术实验中心 |
| 主分类号: | B63C9/22 | 分类号: | B63C9/22;B63C9/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救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快速到达落水者身边,可将水面及水下的落水人员自动救捞上来,救援速度快的救捞装置。
背景技术
人员在水上发生落水事故,若缺乏漂浮救生器材,易造成人员淹溺,同时落水人员在低温水中浸泡易致冻僵(水温0℃时,人员仅可存活15分钟;水温5℃时,人员仅可存活1小时)。
常用落水人员救援设备有:抛缆绳、救生圈、充气橡皮筏、小型救生快艇、直升机等;以上设备中,有的不具备抗风浪能力,有的造价昂贵,而且,以上设备无法快速救捞处于昏迷状态或半昏迷状态的伤员。
在水上救援的过程中,当落水人员无法自救时,需尽快对处于昏迷状态或半昏迷状态的伤员进行救捞,但是通常的救捞装置没有潜水功能,无法自动将水面及水下的落水人员救上来。
中国专利授权公开号:CN101795934A,授权公开日2010年8月4日,公开了一种救生筏系统,其包括容纳有可充气救生筏的容器和使用充气气体给救生筏充气的充气装置,所述充气气体优选为C02或混合气体,所述容器还包括用于加热所述救生筏系统的加热装置。该发明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动力装置,无法快速到达落水人员身边并且无法自动将落水人员从水中捞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救生筏无法快速到达落水人员身边并且无法自动将落水人员从水中捞起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到达落水者身边,可将水面及水下的落水人员自动救捞上来,救援速度快的救捞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救捞装置,包括救生筏,水下航行器,设于救援装置上的计算机和数据交换器;所述救生筏上设有第一单片机、第一摄像头、第一探照灯和若干个用于给救生筏充气的气瓶,第一单片机分别与第一探照灯和设于气瓶上的充气开关电连接,所述救生筏上设有充气时向救生筏内侧斜上方延伸的用于与打捞装置配合连接的安全护翼;
所述水下航行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第二单片机和电机,设于壳体上的第二摄像头、第二探照灯和螺旋桨;第二单片机分别与电机和第二探照灯电连接,电机与螺旋桨电连接;
计算机与数据交换器电连接,数据交换器通过电缆分别与第一单片机、第二单片机、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电连接;救生筏和水下航行器上均设有至少1条缆绳,缆绳的自由端与救援装置相连接;救生筏和水下航行器之间设有牵引结构和连接结构,救生筏通过牵引结构和连接结构与水下航行器可拆卸连接。救援装置为直升机或船舶。
本实用新型的救援装置先航行至靠近落水者的区域,将连为一体的水下航行器和救生筏放到水中;在操作人员的控制下,水下航行器牵引救生筏迅速到达落水人员身体下方,然后救生筏充气,水下航行器和救生筏一起向上浮起,将落水人员自动放在救生筏中,从而有效解决了落水人员无法自动爬到救生筏中的问题,可以对水面及水下的落水人员进行救捞,并且可以对处于昏迷状态或半昏迷状态的伤员进行救捞。安全护翼的设置便于阻挡落水人员从环形充气管内侧脱出,给落水人员更加全面的保护,并且打捞时,打捞装置的牵引钩可以挂在安全护翼上,从而将救生筏及其上的落水人员从水中打捞上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可远程施放
操作人员可在救援装置上通过计算机向水下航行器及救生筏发出控制指令,从而远程控制水下航行器快速航行至落水人员身边,减少了救捞装置的施放时间,提高了救捞效率。
(2)快速成形
救生筏采用高强度橡胶材料制成,当水下航行器与救生筏分离后,各个气瓶自动向救生筏充气,仅需极短时间,救生筏便可展开成形。
(3)救捞准确
水下航行器牵引救生筏至落水人员身边,操作人员控制水下航行器下潜并航行至落水人员身体正下方,救生筏充气成形后快速浮起,落水人员被救捞至救生筏上,当救生筏上浮至水面时,操作人员控制水下航行器与救生筏分离,有效简化了施放流程,增加了施放准确度。
(4)回收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救捞装置采用可分离式设计,可将水下航行器与救生筏分别回收,方便船舶或直升机的打捞回收。气瓶中的气体为CO2,气瓶均可更换。
(5)安全可靠
现有的水上救捞装置大多未能考虑动力装置在实际救捞过程中对被操作人员的可能性伤害,本装置采用可分离式设计,实现对落水人员的全面保护,并可在最后打捞过程中有效避免碰撞等二次伤害。
(6)实用性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仑科学艺术实验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仑科学艺术实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93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旋翼水下航行器
- 下一篇:一种车载救生圈和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