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路面供电的四轮电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9261.3 | 申请日: | 2013-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0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梁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晓军 |
主分类号: | B60L5/38 | 分类号: | B60L5/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路面 供电 电动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路面供电的四轮电动车。
技术背景
目前电动车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大众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专利号ZL200510044223.9中所述技术方案,是一种在间隔设置正负导电板的供电路面上行驶的两轮电动车,它通过轮胎从供电路面获取电力,上述技术方案用于二轮电动车的行驶,为扩大供电路面技术的使用范围,增加使用者的选择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在供电路面上行驶的四轮电动车,它要满足在普通路面和供电路面的正常行驶,同时能够提供一种供电路面符合四轮电动车的使用技术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四轮电动车的结构特点设计一种取电装置,它与进一步改进的供电路面相配合,所以新的四轮电动车和供电路面应该是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成本较低的技术方案,这样更有利于路面供电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面供电的四轮电动车,可以扩展上述供电路面技术在实际使用中范围,它使采用这种路面供电技术的电动车的种类更多,实用性更好,同时这种四轮电动车技术方案的实施性也更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路面供电的四轮电动车,它包括电动车的底盘、车轮,其特征在于在电动车的底盘上左右分别设有一个具有弹性的取电轮,取电轮距路面的距离为h>0,设置在供电路面上的导电板表面距路面的高度为H,高度H大于距离h,供电路面的宽度小于电动车左右车轮之间的间距,四轮电动车跨在供电路面上行驶,在路面行驶状态下,取电轮处于悬空状态,在供电路面行驶状态下,取电轮与导电板处于接触状态。
所述左右取电轮与车轮设置在同一个车轴上,左右取电轮的直径分别小于车轮的直径,左右取电轮分别与车轴绝缘,取电刷从取电轮侧面取电。
所述左右取电轮分别设置在前后车轴上,左右取电轮的直径分别小于前后车轮的直径,左右取电轮分别与前后车轴绝缘,二个取电刷分别从前后取电轮的侧面取电。
所述左右取电轮为充气导电轮胎,当充气导电轮胎与供电路面的导电板接触,其导电轮胎的气压小于电动车四个车轮的气压。
所述左右取电轮为弹性材料的导电轮胎,取电轮与导电板接触,其导电轮胎所受压力小于电动车四个车轮所受的压力。
所述电动车底盘下方的左右分别设有一个固定支架,其端部设有一个绝缘件,它铰接有一个支撑板,在支撑板上设有取电轮,在支撑板的侧面设有取电刷与取电轮的侧面弹性接触,在支撑板的一端铰接有一个减振器,减振器的另一端铰接在绝缘件上,取电轮距路面的距离为h>0。
所述电动车底盘下方的左右分别设有一个固定支架,其端部设有一个绝缘件,它铰接有一个取电头,在取电头的端部设有一个减振器,减振器的另一端铰接在绝缘件上,取电头距路面的距离为h>0,设置在供电路面上的导电板表面距路面的高度为H,高度H大于距离h。
一种可向所述的四轮电动车提供电力的供电路面,在路面上设有绝缘隔离板,其上左右设有相互绝缘的导电板,二个导电板极性相反,其特征在于每个导电板表面高于路面一定高度H,小于四轮电动车底盘的最小离地间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左右取电轮之间的间距大于左右二个导电板之间的绝缘隔离板的宽度,二个导电板的长度可以连续或断续,取电轮距路面的距离h小于铺设在绝缘隔离板上的导电板表面的高度H,取电轮受到压力后的弹性变化量要大于H-h,供电路面置于电动车左右车轮之间,使四轮电动车可以跨在二个导电板上行驶,在供电路面的入口处,导电板上设有方便取电轮进入的斜坡,在路面行驶状态下,取电轮处于悬空状态与路面保持一定距离h,当有障碍时,取电轮滚动通过,当电动车驶入供电路面,取电轮在导电板的压力作用下会产生变形,其轮胎表面与导电板实现面接触,左右取电轮与导电板保持电气联接。
如果左右取电轮设置在前车轴或后车轴中间的两侧,车轴上设有绝缘轴套,它与取电轮之间绝缘隔离,在电动车底盘上左右分别设有一个绝缘材料的取电刷架,上设有取电刷与取电轮的侧面弹性接触,取电刷获取电力并通过导线联接电动车的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晓军,未经梁晓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92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FPGA的模块化盲源分离逻辑电路
- 下一篇:加强型光伏支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