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业缝纫机电机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9117.X | 申请日: | 2013-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5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朱良华;甘海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众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69/00 | 分类号: | D05B69/00;H02K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叶琦玲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缝纫机 电机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缝纫机电机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缝纫机能缝制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织物和皮革、塑料、纸张等制品,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平整牢固,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
缝纫机的分类方法很多,比较普遍的是按线迹和用途区分。缝纫机的线迹可归纳为锁式线迹和链式线迹。锁式线迹最为常见,它由两根缝线组成,像搓绳那样相互交织起来,其交织点在缝料中间,从线迹的横截面看,两缝线像两把锁相互锁住一样,因而称为锁式线迹。这种线迹用在收缩率小的棉、毛织物或皮革等缝料,正面和反面形状相同,如同一条虚线,线迹分布密实,缝纫的牢度一般超过手工缝纫。链式线迹是由缝线的线环自连或互连而成,常用的有单线链式、双线链式和三线包缝线迹。这种线迹的特点是线迹富有弹性,能随缝料一起伸缩而不会崩断缝线,适用于线制弹性织物的服装或包缝容易松散的制品和衣坯等。
另外,缝纫机按照用途可分为家用、工业用、服务性行业用机器,按驱动形式还可以分为手摇缝纫机、脚踏缝纫机、电动缝纫机。
缝纫机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机器。现有的缝纫机控制器通过电路板上的电路板接插件与从电机引出的电机连接线束直接相连,为了让机器整体体积做得更为紧凑美观,缝纫机的塑料罩壳上开设的留给电机连接线束通过的开口比较小。因此,当电机连接线束需要插拔时,就必须要先将塑料罩壳拆卸下来后再进行插拔,然后再将塑料罩壳安装回去,这种方式在装配和维修时非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缝纫机电机连接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从缝纫机电机引出的电机连接线束需要插拔时,必须拆卸塑料罩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业缝纫机电机连接结构,它包括位于缝纫机壳体内的电路板和电机,电路板连接有伸至缝纫机壳体外部的电路板连接线束,电路板连接线束远离电路板的一端与电路板接插件连接,电机连接有伸至缝纫机壳体外部的电机连接线束,电机连接线束远离电机的一端与电机接插件连接,电机接插件与电路板接插件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电路板连接线束包括电路板第一连接线、电路板第二连接线,电机连接线束包括电机位置信号线、电机动力线。
进一步的优选,电路板接插件包括电路板第一接插端口、电路板第二接插端口,电路板第一接插端口与电路板第一连接线连接,电路板第二接插端口与电路板第二连接线连接;电机接插件包括电机第一接插端口、电机第二接插端口,电机第一接插端口与电机位置信号线连接,电机第二接插端口与电机动力线连接,电机第一接插端口与电路板第一接插端口可拆卸连接,电机第二接插端口与电路板第二接插端口可拆卸连接。
更进一步的优选,电路板第一接插端口与电路板第二接插端口固定为一体。
更进一步的优选,电路板第一接插端口与电路板第二接插端口相互分开。
更进一步的优选,电机第一接插端口与电机第二接插端口固定为一体。
更进一步的优选,电机第一接插端口与电机第二接插端口相互分开。
优选的,缝纫机壳体包括塑料罩壳和盖在塑料罩壳上的塑料盖板。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工业缝纫机电机连接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工业缝纫机电机连接结构,使在需要连接和断开电路板和电机的时候,不再需要打开缝纫机壳体,能够方便地进行控制器与电机连接,简化控制器的结构,提高机器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工业缝纫机电机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缝纫机壳体
11 塑料罩壳
12 塑料盖板
2 电路板
3 电机
4 电路板连接线束
41 电路板第一连接线
42 电路板第二连接线
5 电路板接插件
51 电路板第一接插端口
52 电路板第二接插端口
6 电机连接线束
61 电机位置信号线
62 电机动力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众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众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91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安全报警求救系统
- 下一篇:动力电池组的剩余容量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