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防止弹奏噪音结构的电乐器连接插头和插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7341.5 | 申请日: | 2013-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0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广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广林 |
主分类号: | H01R24/00 | 分类号: | H01R24/00;H01R13/04;H01R13/11;H01R13/652 |
代理公司: | 上海京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5 | 代理人: | 周晓玲 |
地址: | 2002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防止 弹奏 噪音 结构 乐器 连接 插头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电乐器和扩音器的电线连接插头和插座,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防止弹奏噪音结构的电乐器连接插头和插座结构。
背景技术
诸如电吉他一类的电乐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极大丰富了人们的娱乐活动。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下,为了能够增大吉他的声音,人们通常把电吉他一类的电乐器和扩音器一起使用。但是连接扩音器后,电乐器在弹奏时容易产生噪音,会影响音乐效果。
此时,为了用扩音器传出无噪音的电吉他的信号而设置了连接线,在这个连接线的两端设置了一个叫做“长条插口”的连接口,并把它连在电吉他或者扩音器上的连通孔上,形成一个支撑区,支撑区上设有连通孔,连接器的一端在插入连通孔时,插在形成电接口的大多数信号接口和支撑区连通孔的前端,可以除去通过连接器的一端而流入的噪音,形成一个接地的接口。
可是,上述技术方案是先将电线插在扩音器上的,再插上电线连接器的,属于先接触接地接口的结构,可以解决一定的问题,但是它还存在弹奏的噪音,且该噪音可能会损伤吉他或者扩音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具有防止弹奏噪音结构的电乐器连接插头和插座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具有防止弹奏噪音结构的电乐器连接插头和插座结构,用于连接电子乐器和扩音器,主要包括连接器、插座和平面接触部分,连接器含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在在电线的末端且自电线末端起依次由圆锥形状的尖部、绝缘部、圆筒状的轴部构成。
所述插座安装在吉他或扩音器上,所述插座中部设有盖体,盖体内部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的上壁设有信号接口;所述连通口的下壁设有贯通的第一导线孔和第二导线孔,所述第一导线孔内设有接触棒; 所述平面接触部分由连接突起、板刀和接地口所组成,板刀通过铰接钉铰接于连通口下壁的铰接孔上,板刀贯穿所述接触棒内部,连接突起和固定于盖体内端下壁的弹性片连接,接地口向下方突出并且其末端延伸至第二导线孔内。
其中,信号接口与信号线连接,且信号接口固定于位于支撑孔的支撑突出上;连接器从插座外端插入时,连接器的尖部和信号接头的“v”形的向下的突出部分相接触。
其中,连接器从插座外端插入时,接触棒接触连接器的轴部。
其中,连接器从插座外端插入时,接地线连接平面接触部分的接地口。
其中,弹性片连接主动电线。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连接器的轴部首先会接触插座的接地口,同时连接器的尖部会首先接触插座的接地口,能够有效的防止电乐器出现的弹奏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装说明图。
图2为图1中的A、B两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步使用说明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步使用说明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步使用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参见图1,图1至图4展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运用于电吉他上的连接插头和插座结构,目的是为了连接的时候完全消除产生的弹奏噪音,主要包括连接器200、插座100和平面接触部分134。
其中,连接器200含有连接部210,所述连接部210设在在电线202的末端且自电线202末端起依次由圆锥形状的尖部212、绝缘部216、圆筒状的轴部214构成;轴部214上还套有机壳201。
其中,所述插座100安装在吉他1或扩音器2上,所述插座100中部设有盖体110,盖体110内部设有连通口112,所述连通口112的上壁设有信号接口120;所述连通口112的下壁设有贯通的第一导线孔118和第二导线孔119,所述第一导线孔118内设有接触棒132; 所述平面接触部分134由连接突起137、板刀131和接地口130所组成,板刀131通过铰接钉235铰接于连通口112下壁的铰接孔133上,板刀131贯穿所述接触棒132内部,连接突起137和固定于盖体110内端下壁的弹性片140连接,接地口130向下方突出并且其末端延伸至第二导线孔119内。
其中,信号接口120与信号线W1连接,且信号接口120固定于位于支撑孔115的支撑突出122上;连接器200从插座100外端插入时,连接器200的尖部212和信号接头120的“v”形的向下的突出部分121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广林,未经李广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73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