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室外墙的导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6615.9 | 申请日: | 2013-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4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熊壮;周睿;刘佳;胡志军;任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唐晓丽 |
地址: | 10002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室 外墙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的导墙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室外墙导墙的施工是确保墙体施工质量及外墙防水的关键工序,因此导墙的施工质量在施工中显得尤为重要。传统导墙和导墙的施工方法极易导致的外墙墙体发生错台现象,造成外墙墙体错位和渗漏,外墙墙体的施工质量大大降低,影响结构混凝土的实体质量和外侧观感效果,目前已形成质量通病。因此解决地下室外墙施工中经常会遇到的错台现象,成为导墙施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室外墙的导墙结构,要解决传统导墙极易导致的外墙墙体发生错台现象,造成外墙墙体错位和渗漏,外墙墙体的施工质量大大降低,影响结构混凝土的实体质量和外侧观感效果的技术问题,还要解决剔凿或填补外墙墙体错位和渗漏造成材料浪费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室外墙的导墙结构,包括设置在基础底板之上的钢筋混凝土导墙,所述钢筋混凝土导墙的厚度最大处与预埋在导墙两侧的墙体钢筋的外表皮平齐,所述钢筋混凝土导墙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均凿有与后浇混凝土连接的接茬,该钢筋混凝土导墙的顶部设有止水钢板。
所述接茬的凿深不大于10mm。
所述后浇混凝土沿钢筋混凝土墙体外侧表面的浇筑厚度为40mm,沿钢筋混凝土墙体内侧表面的浇筑厚度为2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改进了因外墙墙体错台所引起的外侧观感效果不好和混凝土的实体质量差,墙体尺寸不合格的技术问题,减少了剔凿或填补外墙墙体错位和渗漏所造成的材料浪费,节约成本,并且操作简单,效果优良。
本实用新型广泛适用于地下室外墙的施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施工方法步骤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和施工方法步骤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施工方法步骤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施工方法步骤四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钢筋混凝土导墙、2-墙体钢筋、3-后浇混凝土、4-接茬、5-止水钢板、6-导墙模板、7-对拉螺栓、8-外墙模板、9-基础底板、10-原导墙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2所示,一种地下室外墙的导墙结构,包括设置在基础底板9之上的钢筋混凝土导墙1,所述钢筋混凝土导墙1的厚度最大处与预埋在导墙两侧的墙体钢筋2的外表皮平齐,参见图2所示,所述钢筋混凝土导墙1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均凿有与后浇混凝土3连接的接茬4,该钢筋混凝土导墙1的顶部设有止水钢板5。
所述接茬4的凿深不大于10mm。参见图1和图3所示,所述后浇混凝土3沿钢筋混凝土墙体1外侧表面的浇筑厚度a=40mm,沿钢筋混凝土墙体1内侧表面的浇筑厚度为b=25mm。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分为以下四个步骤,即导墙模板支设、导墙混凝土剔凿、外墙模板支设和墙体浇筑混凝土,具体如下:
步骤一、导墙模板支设:参见图1所示,指出原导墙模板10的位置,支设厚度比原导墙模板支设厚度小,两侧分别比原定厚度小40mm和25mm,其中导墙外侧小a=40mm,导墙内侧小b=25mm(即外侧及内侧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导墙模板6紧贴墙体钢筋2支设,防止浪费混凝土和后续剔凿时造成不必要的人工浪费,并安装对拉螺栓7。
步骤二、导墙混凝土剔凿:参见图2所示,钢筋混凝土导墙1浇筑完成后,为了让新老混凝土更好的结合,混凝土终凝前导墙两侧混凝土各剔凿c=10mm的接茬4,混凝土剔凿时对剔凿深度的控制也需要注意,剔凿不到位会影响新老混凝土的结合,剔凿过深会造成混凝土的浪费,同时也会造成剔凿混凝土时的人工浪费。同时注意控制剔凿时间,在导墙混凝土终凝之前完成。
步骤三、外墙模板支设:参见图3所示,剔凿完导墙混凝土后,按照原设计墙厚支设外墙模板8,外墙模板8一次性支设到基础底板9止上。
步骤四、墙体浇筑混凝土:参见图4所示,按照要求浇筑后浇混凝土3即剩余的墙体混凝土,并截断多余的对拉螺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66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材胎模
- 下一篇:用于加固变形桥桩的锚杆桩加固承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