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嵌式涡轮筒状散热的LED灯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6474.0 | 申请日: | 2013-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3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吕红兵;胡瑞艇;刘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晶和金江照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嵌式 涡轮 散热 led 灯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具设计及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内嵌式涡轮筒状散热的LED灯具。
背景技术
热量传递主要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在LED灯具的散热系统里,三种热量传递方式均有,但是以热传导为主。热传导性强弱依赖于产品材料,相关研究表明:解决LED散热问题的关键不是寻找高热导率的材料,而是改变LED的散热结构或者散热方式,因此散热器结构的不同而导致的散热效果差别是主要因素,设计时主要考虑热量在灯具内部以热传导方式传递时的散热效果,即如何把最终的空气对流加强,是解决LED散热的最终途径。现有的技术中,散热器与空气的热交换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式是通地电风扇等设备,加速空气流动,从而提高热交换速率,但增加电风扇等额外设备,需要消耗更多电能,并产生噪声,使结构更加复杂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快速,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散热好的LED照明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内嵌式涡轮筒状散热的LED灯具,它至少包括底座、驱动电路板、基板、散热器以及LED发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整体呈空心圆柱状,散热鳍片嵌在散热器壁内,散热器外壁上均匀分布着LED发光单元,驱动电路板固定在底座内,驱动电路板一端与基板相连,另一端与底座相连,基板固定在底座内。
所述的散热器散热鳍片呈涡轮状结构排列。
所述的底座上边缘设有外环形槽卡口。
所述的散热器下端内壁设有内环形槽卡口。
所述的散热器表面镀有一层高导热性涂层。
所述的散热器采用良好导热金属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嵌式涡轮筒状散热的LED灯具,由底座、驱动电路板、基板、散热器以及LED发光单元,散热器整体呈空心圆柱状,散热鳍片嵌在散热器壁内,散热器散热鳍片呈涡轮状结构排列,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增加灯体内空气与灯体外空气对流,加强散热。
本实用新型又一优点是,散热器下端内壁设有内环形槽卡口,底座上边缘设有外环形槽卡口,在不增加多余的零部件的情况下,散热器可以与底座无缝相接,不但可以减小灯具制造成本,而且组装与维护简单。
本实用新型又一优点是,散热器外面镀有一层高导热性涂层,可以增加散热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利于热量的散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嵌式涡轮筒状散热的LED灯具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仅限于此。
由图1、图2所示,内嵌式涡轮筒状散热的LED灯具,它至少包括底座1、驱动电路板2、基板3、散热器4以及LED发光单元5,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4整体呈空心圆柱状,散热鳍片41嵌在散热器4壁内,散热器4为良好导热金属材料制成并且表面镀有一层高导热性涂层,高导热性涂层可以增加散热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利于热量的散失,散热器4外壁上均匀分布着LED发光单元5,驱动电路板2固定在底座1内,驱动电路板2一端与基板3相连,另一端与底座1相连,基板3固定在底座1内,底座1上边缘设有外环形槽卡口,散热器4下端内壁设有内环形槽卡口,在不增加多余的零部件的情况下,散热器可以与底座无缝相接,不但可以减小灯具制造成本,而且组装与维护简单。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散热器4的散热鳍片41呈涡轮状结构排列,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增加灯体内空气与灯体外空气对流,加强散热。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科学合理,制作容易,密封性好,散热快,防震效果良好,以LED为光源,达到节约能源,提高生交效率的功效。当然,以上图示,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晶和金江照明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晶和金江照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64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工挖孔灌注桩硬质岩层入岩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性能太阳能电池背板膜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