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采籽棉排大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5785.5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5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陈长林;石磊;张玉同;孙勇飞;沐森林;黄铭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D01B9/00 | 分类号: | D01B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闫彪 |
地址: | 21001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籽棉 排大杂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棉花加工设备,尤其是一种机采籽棉排大杂机构,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人工采棉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但机械化采棉至今没有得到普及。制约机械化采棉发展的一大技术难题是:机采籽棉含杂率极高,其中含有大量的枝条、铃壳、碎叶、叶柄、僵瓣等诸多杂质。
现有籽棉清杂虽然尝试采取了冲击式、回收式、排僵机、倾斜式、提净式等多种技术手段,但只能分别对清理铃壳、碎叶、僵瓣等较小的杂质有一定效果,对籽棉中的枝条、叶柄等大杂质清理效果很不理想,而枝条等大杂如不能有效清理,将使棉花的后期处理加工非常困难。
检索发现,申请号为200920022388.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籽棉清理机,其清铃清僵部采用U型齿条辊。试验表明:该辊虽然可以凭借自身周向均匀布置的U型齿条实现籽棉的勾取,但同时也会勾起残留在籽棉里的长枝条等大杂,一并带入后续系统,因此不能解决大杂的清理问题。此外,U型齿条还具有对机采籽棉中含有的棉桃进行剥壳的作用,剥壳后湿度较大的籽棉极易缠绕在U型齿条上,进一步妨碍杂质的清理,严重时将造成堵塞。
可以说,迄今为止,虽然对机采籽棉清杂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并且对清除机采籽棉中的小杂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尚无一种可以有效清除机采籽棉大杂的装置或机构,而该问题已成为推广采棉机械化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以有效清除机采籽棉所含枝条等大杂的机采籽棉排大杂机构,该机构应结构简单、便于与现有采棉机具及籽棉预处理机等相适配,从而有力推动采棉机械化的普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机采籽棉排大杂机构包括支撑在机架上导棉板侧下方的可旋转锯齿辊,所述锯齿辊与导棉板相对的一侧装有对锯齿辊形成局部包围的圆弧形格栅,所述格栅由间隔固定在两端圆弧支架板之间的格栅条构成;所述机架在对应格栅起始处装有朝锯齿辊径向延伸的钢丝刷,且在锯齿辊下方支撑有转向相反的刷棉辊,所述刷棉辊表面周向间隔分布有径向延伸的刷棉毛刷;所述锯齿辊外圆表面螺旋缠绕有至少一条锯齿条。
进一步,所述锯齿条的截面为底边和侧立边构成的L形,所述底边与锯齿辊外圆表面贴合固定,所述侧立边外缘具有朝旋转方向倾斜形成锐角的锯齿。
再进一步,所述格栅的终端与刷棉辊之间装有挡棉板。
更进一步,所述刷棉辊的转速高于锯齿辊。
又进一步,所述机架支撑有相互平行的上、下导棉板。
还进一步,所述锯齿辊由两端的内撑板以及间隔固定在两端内撑板之间的辐条构成,所述辐条构成的外圆表面螺旋缠绕锯齿条。
工作时,由上方输入夹杂有枝条、叶柄、铃壳、僵瓣等杂质的机采棉底部不断被锯齿辊上锯齿的侧立面勾带旋转,并在钢丝刷的强制下压作用下,喂入圆弧形格栅处,籽棉将在锯齿的持续勾带作用下达到圆弧形格栅下端,直至经挡棉板送至刷棉辊上端,而夹杂在机采棉中枝条、叶柄、棉桃等大杂将在锯齿击打及侧立面的螺旋推进双重作用下,在旋转的同时发生轴向位移,从而大大增加从格栅条间隔中漏出的机率,没有漏出的大杂则将在螺旋锯齿条的持续作用下不断轴向位移,直至从锯齿辊一端被排出,彻底避免了缠绕和堵塞。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到达刷棉辊处的籽棉中的大杂被有效清除,为后续籽棉中小杂质的清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妥善解决了清除大杂的难题,适用于采棉机的清杂装置,也可应用于从机采籽棉到普通轧花厂进行场上籽棉预处理机,对棉花种植的可持续稳定增长以及采棉机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锯齿辊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中:1是钢丝刷,2是锯齿辊,3是格栅,3-1是圆弧支架板,3-2是格栅条,4是刷棉辊,5是L型锯齿条,6是腹板,7是内撑板,8是螺栓,9是上导棉板,10是下导棉板,11是挡棉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未经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57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