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井用加热配制药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4901.1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3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付家文;孙勤亮;吴小路;李明革;杨东;尹伟;侯占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王顕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井用 加热 配制 药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固井用配制药液设备,尤其是一种固井用加热配制药液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田固井施工作业需要配制药液,在现场采用水泥车将药液与水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泵入套管环空,封固地层。由于冬季北方天气寒冷,配制的药液温度过低容易冻结,而且水温过低后泵入地层与水泥反应速度缓慢,导致水泥浆长时间不凝固,在候凝期间地层油气水窜入环空水泥环内,从而影响固井质量。
每年一到冬季,在同样的施工工艺和水泥浆体系的情况下,调整井固井质量整体下滑,一到天气变暖,固井质量又明显提高。为了解决冬季浅井固井质量问题,急需一种装置来保证施工前药液的温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得药液温度均匀一致、药液浓度均匀的固井用加热配制药液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水罐、泵仓和供热装置,所述水罐上端连通设有一进液管和一漏斗,所述进液管上设有流量计和第一蝶阀,所述水罐内部设有一搅拌器,所述泵仓内底部设有一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入口与一三通连接,出口通过一回流管与所述水罐上端相连通,所述三通另两端中的一端与一通向水罐内底部的循环管连通,另一端与一用于排出水罐内药液的排液管连通,所述循环管上设有入口温度计和第二蝶阀,所述排液管上设有第三蝶阀,所述回流管上设有出口温度计和第四蝶阀,所述供热装置外接有一加热盘管,所述加热盘管盘在所述水罐内底部。
所述水罐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回流管端口与所述循环管端口分别位于所述水罐的两个对角处。
所述搅拌器底部上下水平设置有两个搅拌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配制药液的水罐底安装有一排加热盘管,加热盘管与水罐内药水直接接触,通过供热装置的循环热水加热药液,从而保证药液温度保持在15-25度之间。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循环泵和搅拌器可以保证配制的药液通过一定的循环搅拌时间,获得混合均匀、浓度一致的药液;供热装置可以保证药液保持一定温度范围内,从而保证固井施工质量和安全。通过100多井次的现场应用,效果明显,固井合格率100%,优质率提高3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固井用加热配制药液装置的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井用加热配制药液装置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固井用加热配制药液装置包括水罐1、泵仓2和供热装置3。
所述水罐1上端连通设有一进液管4和一漏斗5。所述进液管4上设有流量计6和第一蝶阀7,流量计6的设计保证水罐1内的液体定量输入。
所述水罐1内部设有一搅拌器8,所述搅拌器8上端设在所述水罐1上端中部,该搅拌器8底部上下水平设置有两个搅拌杆。两个搅拌杆的设计使得药液混合的更加均匀。
所述泵仓2内底部设有一循环泵9,所述循环泵9入口与一三通连接,出口通过一回流管10与所述水罐1上端相连通,所述三通另两端中的一端与一通向水罐1内底部的循环管11连通,另一端与一用于排出水罐1内药液的排液管12连通,所述循环管11上设有入口温度计13和第二蝶阀14,所述排液管12上设有第三蝶阀15,所述回流管10上设有出口温度计16和第四蝶阀17。所述水罐1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回流管10端口与所述循环管11端口分别位于所述水罐1的两个对角处,这种结构的设计是为了使得水罐1内药液浓度在循环过程中能够变得更加均匀。循环泵9既可以将水罐1内药液通过排液管12排出,又可以通过回流管10与循环管11将水罐1内药液实现大循环,使药液浓度均匀。
所述供热装置3外接有一加热盘管18,所述加热盘管18盘在所述水罐1内底部。加热盘管18与水罐1内药水直接接触,通过供热装置3的循环热水加热药液,从而保证药液温度保持在15-25度之间,进而保证固井施工质量和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49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叠层母线排用绝缘胶膜材料结构
- 下一篇:一种7芯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