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1000kV双回共杆换位塔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1613.0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2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张瑚;刘文勋;汪如松;柏晓路;周魁;徐维毅;吴庆华;江卫华;万志方;汪雄;赵全江;马凌;黄欲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4H12/24 | 分类号: | E04H12/2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000 kv 双回共杆 换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1000kV架空输电线路铁塔,具体的说是一种1000kV双回共杆换位塔。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1000kV输电线路采用的是三柱式换位塔,即采用三基独立铁塔,由两个耐张塔结合一个副塔分别独立完成两回路的换位。1000kV三柱式双回换位塔采用两个单回耐张塔结合一个副塔完成两个回路的换位,具体的说其中一回为从一侧上相~副塔~另侧中相、一侧中相~副塔~另侧下相、一侧下相~另侧上相,另外一回采用相同的滚式换相实现换位。原有塔型方案采用三柱式换位塔,共有三基铁塔,占地面积较大,对地形条件要求较高,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同时三柱式换位塔三基杆塔之间间距较大,占用的走廊宽度较宽,土地占用和房屋拆迁量较大,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1000kV双回共杆换位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1000kV双回共杆换位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所述塔体两侧设有线路换位机构,线路换位机构包括安装在塔体上并位于塔体同一侧的上横担、中横担和下横担;上横担端部前侧和上横担端部后侧均连接有第一跳线架,下横担端部前侧或下横担端部后侧连接有第二跳线架,第一跳线架下端连接有外侧跳线,第一跳线架与第二跳线架之间连接有呈竖直布置的上下跳线;所述上横担上连接有第一耐张串,中横担上连接有第二耐张串,下横担上连接有第三耐张串;第一耐张串前端依次通过第一跳线、外侧跳线、上下跳线及第二跳线与第三耐张串后端连接;第二耐张串前端通过第三跳线与第一耐张串后端连接;第三耐张串前端通过第四跳线与第二耐张串后端连接。
实际工作过程中,第一耐张串的两端、第二耐张串的两端和第三耐张串的两端是连接输电线路的。本实用新型是在同一杆塔上实现双回线路的换位工作,通过上下横担水平加长,利用垂直跳线实现上、下相之间的换相,具体为从一侧上相-另侧中相、一侧中相-另侧下相通过硬跳线相连,实现换相。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单基杆塔,塔基占地面积较小,两个回路之间的距离较小,占用走廊宽度较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两个线路换位机构以塔体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呈轴对称布置。当两个线路换位机构呈对称布置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最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侧跳线两端通过绝缘子与第一跳线架两端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下跳线上端通过绝缘子与第一跳线架后端连接,上下跳线下端通过绝缘子与第二跳线架后端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耐张串下端设有至少两个间隔布置的绝缘子,第三跳线中部与第一耐张串下端的绝缘子连接;第二耐张串下端设有至少两个间隔布置的绝缘子,第四跳线中部与第二耐张串下端的绝缘子连接。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的三柱式换位塔相比,实现了在单基杆塔上的双回路换位,减少了塔基占地,提高了杆塔的地形适应性;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两回线路间距减小,缩小了走廊宽度,减少了减小占地面积和走廊宽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外部适用性好,工程造价节省,土地资源节约的特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不包含第三跳线、第四跳线和第二耐张串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不包含第一跳线、外侧跳线、上下跳线和第四跳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塔体,2-线路换位机构,31-上横担,32-中横担,33-下横担,41-第一跳线架,42-第二跳线架,51-第一跳线,52-第二跳线,53-第三跳线,54-第四跳线,55-上下跳线,56-外侧跳线,61-第一耐张串,62-第二耐张串,63-第三耐张串,7-塔体的中心线,8-绝缘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16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