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路板连接器以及电路板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0470.1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1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贾勇;张冠华;张晓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52 | 分类号: | H01R12/52;H01R12/58;H01R31/08;H05K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 31259 | 代理人: | 脱颖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板 连接器 以及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电路板连接器以及电路板组件。
背景技术
主要由电子元器件构成的电路板(例如印刷电路板,PCB)通常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部件,多个电路板相连能够构成更高级别的电子装置或系统。电路板之间的互连一般通过相应的连接器来实现。
US20040077189A1公开了一种用于将两个电子组件例如PCB相互连接起来的连接器,该连接器一端通过导电胶与一个电子组件相连,而另一端通过零插入力端子与另一电子组件相连。
US8118611B2也公开了一种PCB桥接连接器,该连接器的两端分别开有多个阵列式布置通孔,每个通孔中插入有端子(端子的一端插入到该通孔中),每个通孔中的端子的另一端用于与PCB相连接,该连接器中还设有印制线路来将两端的相应通孔中的端子连接起来,从而达到将PCB相连的目的。
这些现有的连接器尤其适合在待连接的线路数目非常多时使用。通常结构比较复杂,精度要求高,不易组装和拆卸,有的甚至无法无损地拆卸,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致力于提供一种电路板连接器,其结构简单、易于对电路板进行组装和拆卸,成本低。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连接器,其包括桥式连接件和对应的端子,桥式连接件跨越待连接的两电路板之间的间隙,其中,桥式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能够与端子的一端插拔式连接。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桥式连接件具有能够在待连接的两电路板之间延伸的主体部分和在主体部分两端垂直于主体部分延伸的两个插接部分。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插接部分构造为在插接方向上前端压入式尖状插头。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插接部分设置成圆形。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桥式连接件为刚柔性一体件。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桥式连接件具有“∏”型构造。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桥式连接件具有“∩”型构造。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端子上与桥式连接件相连的一端构造为接纳桥式连接件上插接部分插入的插孔。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端子与电路板相连的另一端构造为压合针脚。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端子与电路板相连的另一端通过焊接来连接到电路板上。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包括多个桥式连接件,多个桥式连接件相互独立设置。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个桥式连接件的构造均相同。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件,其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以及将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连接起来的连接器,其中,该连接器是如上所述的电路板连接器。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并排平行布置。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端子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到电路板上,桥式连接件与端子之间的接合力小于端子与电路板之间的接合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连接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以根据具体应用情况灵活配置,易于对电路板进行组装和拆卸,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了一种电路板组件,其中两电路板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电路板连接器连接到一起;
图2具体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电路板连接器中的桥式连接件的示例性构造;
图3具体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电路板连接器中的端子的示例性构造;以及
图4用以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电路板连接器将两电路板相连的连接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连接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说明,而非用于对其作出任何限制。在所有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04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