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冷器中连接冷却管的主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0450.4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2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胡海涛;黄文件;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德尔福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F28F9/013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120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冷器中 连接 冷却管 主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增压进气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发动机通过将自然空气进行涡轮增压,从而达到比自然吸气发动机更高的换气效率。其中,自然空气被增压后,其温度会大幅升高,密度也相应变高,而中冷器正是起到冷却空气的作用,高温空气经过中冷器的冷却,再进入发动机中。如果缺少中冷器而让增压后的高温空气直接进入发动机,则会因空气温度过高导致发动机损坏甚至死火的现象。
伴随产生的高温空气则需要中冷器进行冷却,中冷器内阻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进入发动机内空气的多少,进而影响发动机的效率。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中冷器主板扁管槽均翻向气室侧,高压空气在进气侧进入扁管换热前就损失了大量能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的中冷器中连接冷却管的主板,通过将用于插置冷却管的扁管槽设置成外翻式翻边结构,以降低中冷器的内部阻力。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中冷器中连接冷却管的主板,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用于插置冷却管的扁管槽,相邻两个扁管槽之间设有加强筋,所述扁管槽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中间壁、及自所述中间壁向外延伸并连接至所述加强筋的外翻壁,在所述扁管槽由内至外的方向上,两个相对的外翻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加强筋包括多根第一加强筋及多根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加强筋,相邻两根第一加强筋之间设有至少两根第二加强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扁管槽设置有29根,第一加强筋设置有4根,第二加强筋设置有24根,两个相邻第一加强筋之间设有4根第二加强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扁管槽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中间壁的尾壁,所述中间壁连接于所述外翻壁与所述尾壁之间,在所述扁管槽由内至外的方向上,两个相对的尾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尾壁的反向延长线与所述中间壁所成夹角为30°。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主板包括多个圆拐角处,所述圆拐角处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通过鼠耳式密封圈进行密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扁管槽翻边采用外翻形式,降低了中冷器的内部阻力;添加反向扁管槽间加强筋,增强主板的机械强度;在主板的每个圆角处增加缺口,并结合鼠耳式密封圈达到对密封圈准确固定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中冷器中连接冷却管的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图1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2B是图1中B-B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中冷器主板中的扁管槽的截面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中冷器主板上密封圈的位置;
图5是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中冷器主板上圆拐角处密封圈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1、图2A及图2B所示,本实施例中,中冷器中用于连接冷却管的主板10,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用于插置冷却管的扁管槽13,相邻两个扁管槽13之间设有用于提高中冷器强度的反向加强筋,其中,本具体实施例中,扁管槽13设置有29根,反向加强筋总共设置有28根,反向加强筋包括具有第一长度的普通加强筋11以及具有第二长度的加长加强筋12,普通加强筋11设置有24根,加长加强筋12设置有4根,两个相邻加长加强筋12之间设有4根普通加强筋11。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相邻两根第一加强筋之间的第二加强筋的数目可以是大于2的任意数目。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普通加强筋11的长度为32mm,加长加强筋12的长度为3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德尔福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德尔福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04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气轮机热量和尾气综合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液态空气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