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工位自动收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0212.3 | 申请日: | 2013-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7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梁磊;李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途锐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19/22 | 分类号: | B65H19/22;B65H19/26;B65H19/2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胡毅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工 自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工位自动收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在生产不干胶、保护膜、离型纸等片状产品时,需要通过收料机构对物料进行收卷,目前现有的收料机构只有一个工位,当其仅有的一个收卷轴收卷到的物料达到设定长度后,需要人工手动切断物料,拿下收卷轴上的成品,然后在收卷轴上重新装上一支新的纸管,再手动接好接头后才能开始卷取下一卷,这样不仅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成本,而且生产效率极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双工位自动收料机构,其能节约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双工位自动收料机构,包括收料架、输料架与自动接料前进后退车,所述收料架上设置有一可由电机驱动旋转的转盘,转盘上设置有两个位于转盘中心点对称两侧的可由电机驱动旋转的收卷轴;所述输料架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支承与张紧物料的托辊、一用于切断物料的切断机构以及一用于将物料自动接上收卷轴的卷取压轮机构,该输料架设置在所述自动接料前进后退车上,由自动接料前进后退车带动输料架靠近和远离收料架。
其中,所述切断机构包括两片相对设置的刀片,每一刀片的两端均连接有用于驱动两刀片合拢和分开的气缸。
其中,所述卷取压轮机构包括一压轮以及两个连接于压轮两端的气缸。
本实用新型所阐述的一种双工位自动收料机构,其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收料机构具有双工位两个收卷轴,当其中一个收卷轴上的纸管收卷完成后,无需停机即能由另一收卷轴上的纸管自动接替收卷工作,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卷取压轮机构的压轮能避免收卷的产品出现气泡,能保证产品外表整齐,从而提高了产品精度,改善了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工位自动收料机构的结构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工位自动收料机构的局部结构示图,图中主要示出了输料架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0、收料架;11、转盘;12、收卷轴;
20、输料架;21、托辊;22、切断机构;221、刀片;222、气缸;23、卷取压轮机构;231、压轮;232、气缸;
30、自动接料前进后退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双工位自动收料机构,包括收料架10、输料架20与自动接料前进后退车30,其中:
所述收料架10上设置有一可由电机驱动旋转的转盘11,转盘11上设置有两个位于转盘11中心点对称两侧的可由电机驱动旋转的收卷轴12。
所述输料架20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支承与张紧物料的托辊21、一用于切断物料的切断机构22以及一用于将物料自动接上收卷轴12的卷取压轮机构23,该输料架20设置在所述自动接料前进后退车30上,由自动接料前进后退车30带动输料架20靠近和远离收料架10。
具体的,所述切断机构22包括两片相对设置的刀片221,每一刀片221的两端均连接有用于驱动两刀片221合拢和分开的气缸222。所述卷取压轮机构23包括一压轮231以及两个连接于压轮231两端的气缸232。
使用时,在两个收卷轴12上安装好纸管,转盘11转动使其中一个纸管位于收卷工位上,物料绕经各托辊21与压轮231后由收卷工位上的纸管对其进行收卷,当收卷的物料达到设定长度时,自动接料前进后退车30带动输料架20靠近收料架10,由输料架20上的切断机构22的两刀片221合拢而将物料切断,然后转盘11转动180°,将另一纸管转到收卷工位上,此时由卷取压轮机构23的压轮231压上将物料接头自动接到该纸管上,接着自动接料前进后退车30带动输料架20远离收料架10,继续开始收卷工作,中途无需停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并且卷取压轮机构23的压轮231能避免收卷的产品出现气泡,能保证产品外表整齐,从而提高了产品精度,改善了良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途锐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途锐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02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