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双作用调节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9485.6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6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岑国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岑国生 |
主分类号: | F16K17/20 | 分类号: | F16K1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作用 调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节阀的设计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双作用调节阀。
背景技术
调节阀装置是用于连续控制装置体部内的流体通道中的流体流动的,许多现代工业、商业、航空宇宙、军事和医疗的系统依赖用于流体输送的可靠阀。该流体输送系统朝更小、更分散和更便于携带系统的趋向发展,以便增加在器械操作和控制方面的使用。例如,微观流体装置已在像分析试验这样一类的应用方面成为普及。在许多情况下,微观流体装置按照多层,经常为叠层,结构方式形成,在那里每个层具有用叠层材料制成的沟道和结构,以便形成流体流动的微量空隙或者说沟道。通过这些沟道的流体控制和泵送通常受到被迫进入该叠层的外部加压流体,或者受到布置在微观流体装置内部的结构影响。已经发展出许多不同类型的阀,它们用来控制在这种微量装置中的流体。然而,许多这样的阀为开关型阀,并且不允许用于流体流量调节。因此,符合需要的是一种微观流体调节阀,它能有选择地调节流动通道尺寸,从而允许用于有选择地调节流体流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型双作用调节阀。
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一种新型双作用调节阀,包括进油口、钢球、作用缸、弹簧、阀体、帽、调节杆,所述钢 球位于作用缸内部,所述作用缸和阀体连接,所述弹簧位于钢球的下方,所述帽位于调节杆的一侧,所述调节杆和阀体连接,所述进油口位于阀体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进油口和作用缸采用无缝焊接。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杆和作用缸使用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钢球、弹簧、作用缸均位于阀体内。
作为优选,所述发阀体外围是矩形体的罩壳。
作为优选,所述帽是通过调节杆一侧的孔连接阀体的。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有一个。
本实用新型打破以往带有两个的调节阀的传统观念,采用新方法设计一种具有双作用的调节阀,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其主要由钢球、作用缸、弹簧、阀体、帽、调节杆组成,该装置用于连续控制装置体部内的流体通道中的流体流动,油流体从上面的进油口快速进入,由于压力的作用下将钢球压下去,钢球堵住了下面进油口,则油就向右边的作用缸流去。当进油口停止进油钢球由于没有了冲压力的作用下,钢球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打开下边出油口堵住进油口,右边作用缸油从作用缸进油口流出,在流出的伺时可以调节流速的快慢,只有一个阀体,使用方便、体积小,不用占据较大的空间、成本低,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本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双作用调节阀,包括进油口1、钢球2、作用缸3、弹簧4、阀体5、帽6、调节杆7,所述钢球2位于作用缸3内部,所述作用缸3和阀体5连接,所述弹簧4位于钢球2的下方,所述帽6位于调节杆7的一侧,所述调节杆7和阀体5连接,所述进油口1位于阀体5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进油口1和作用缸3采用无缝焊接。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杆7和作用缸3使用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钢球2、弹簧4、作用缸3均位于阀体内。
作为优选,所述阀体5外围是矩形体的罩壳。
作为优选,所述帽6是通过调节杆7一侧的孔连接阀体的。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有1个。
本实用新型打破以往带有两个的调节阀的传统观念,采用新方法设计一种具有双作用的调节阀,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其主要由钢球、作用缸、弹簧、阀体、帽、调节杆组成,该装置用于连续控制装置体部内的流体通道中的流体流动,油流体从上面的进油口快速进入,由于压力的作用下将钢球压下去,钢球堵住了下面进油口,则油就向右边的作用缸流去。当进油口停止进油钢球由于没有了冲压力的作用下,钢球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打开下边出油口堵住进油口,右边作用缸油从作用缸进油口流出,在流出的同时可以调节流速的快慢,只有一个阀体,使用方便、体积小,不用占据较大的空间、成本低,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岑国生,未经岑国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94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机端盖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手提袋穿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