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塑管热熔连接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7222.1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0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何承枫;郑昆雄;何开颜;郑昆景;钟小金;林荆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晟扬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18 | 分类号: | B29C65/18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31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塑管热熔 连接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塑管热熔连接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热熔对接是将塑料管端面,利用热熔板加热熔融后相互对接融合,经冷却固定连接在一起的方法。在塑料管加热前,需将塑料管放于夹持装置中,夹持装置一般由上夹持座与下夹持座组成,上夹持座一端与下夹持座采用可拆卸连接,将上夹持座一端抬起后,放入塑料管后,再将上夹持座放下,采用螺栓螺母的连接方式使上夹持座活动端与下夹持座相互连接即可。普通夹持装置中的上夹持座抬起或放下及螺栓连接均采用人工操作,而对于尺寸较大的塑料管,由于相适配的上夹持座尺寸较大,人工根本无法进行操作,不得不采用电动葫芦吊装等方法,但费工费时,影响生产效率,同时采用人工操作拧紧螺栓实现上夹持座活动端与下夹持座相互连接,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由于塑料管尺寸越大,螺栓连接所需预紧力愈大,因而无法满足施工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的大型塑管热熔连接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大型塑管热熔连接固定装置,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三个塑管夹持机构,所述三个塑管夹持机构包括转盘、下夹持座、上夹持座和油缸,下夹持座固定在转盘的端面,上夹持座设在下夹持座的上方,且上夹持座的一端和下夹持座的一端转动连接,上夹持座和下夹持座闭合时,上夹持座和下夹持座的内环面组成用于夹持塑管的夹持面;所述油缸的底部铰接于下夹持座的另一端下部,油缸的推杆铰接于上夹持座的另一端。
所述上夹持座和下夹持座的内环面分别设有一组相互连接的夹瓦瓣;上夹持座和下夹持座闭合时,上夹持座内环面的夹瓦瓣与下夹持座内环面对应的夹瓦瓣合并成一个完整的夹瓦,该夹瓦的内环面用于夹持塑管。通过调整夹瓦的个数,塑管夹持机构可以夹持不同管径的塑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底座上的三个塑管夹持机构可以夹持三个塑管,实现三个塑管的热熔连接,通过转盘的转动,塑管可以实现不同角度的热熔连接。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上夹持座与下夹持座的分离与结合采用油缸控制,无需人工操作,从而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使操作更加方便。另外,由于油缸夹紧力可以精确控制,从而使待热熔连接的塑料管预紧力保持一致,从而提高生产质量,降低废品率。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大型塑管热熔连接固定装置,其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三个塑管夹持机构2,所述三个塑管夹持机构2包括转盘21、下夹持座22、上夹持座23和油缸24,下夹持座22固定在转盘21的端面,上夹持座23设在下夹持座22的上方,且上夹持座23的一端和下夹持座22的一端转动连接,上夹持座23和下夹持座22闭合时,上夹持座23和下夹持座22的内环面组成用于夹持塑管的夹持面;所述油缸24的底部铰接于下夹持座22的另一端下部,油缸24的推杆铰接于上夹持座23的另一端。
所述上夹持座23和下夹持座22的内环面分别设有一组相互连接的夹瓦瓣3;上夹持座23和下夹持座22闭合时,上夹持座23内环面的夹瓦瓣3与下夹持座22内环面对应的夹瓦瓣合3并成一个完整的夹瓦,该夹瓦的内环面用于夹持塑管。通过调整夹瓦的个数,塑管夹持机构2可以夹持不同管径的塑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开始时,先将油缸24的推杆往上推进,使得上夹持座23倾转,并与下夹持座22分离开,然后根据待热熔塑管的管径增加或拆减夹瓦瓣3的个数,再将塑管放置在下夹持座22的夹瓦瓣3的内环面上,最后将油缸24的推杆收回,使得上夹持座23和下夹持座22闭合夹紧塑管。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转盘21的转动,来调整塑管间的角度,从而实现塑管间的多角度热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晟扬管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晟扬管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72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