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湿式电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5823.9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8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聂华;张林;喻江涛;王进;屈晓凡;史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16 | 分类号: | B03C3/16;B03C3/41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112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境保护和烟气净化技术领域的电除尘器,特别涉及一种湿式电除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我国燃煤烟气的排放量不断增长,细颗粒物的污染日益严重。传统的除尘技术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电除尘器尤其是湿式电除尘器作为烟气污染物的终端精处理装备,具有捕集烟气中细颗粒物和雾滴的功能,逐步在火力发电行业得到推广应用。湿式电除尘器脱除粉尘分为荷电、集尘、清灰三个步骤,其工作原理为:金属放电极在直流高电压的作用下,在其周围发生电离,由此而产生的电晕电流向集尘极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如果碰到烟气中的尘粒或雾滴,则与之结合形成带电粒子,该粒子在电场中受到库仑力的作用而向集尘极运动,当运动到集尘极表面时,随连续水膜流出。
在湿式电除尘器运行中,荷电过程起到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除尘器的除尘性能,而放电极的结构形式又决定了粉尘的荷电性能。目前湿式电除尘器通常采用的放电极结构为碟片柱式,放电极呈碟片形,放电碟片连接在电极管上,该电极管被固定到支撑梁上与高压电源连接。在每一个放电碟片的周边处会产生电晕放电,放电极的几何形状能使静电场得到精确的定位。目前,放电碟片均采用等间距的形式固定于电极管上,使得沿电极管轴向方向的电流密度均匀。但在实际运行中,除尘器烟气进口处的粉尘浓度较高、出口处粉尘浓度极低,对电晕电流强度的要求是不同的,除尘器进口处就需要更大的电晕电流保证粉尘完全荷电。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湿式电除尘器进行改进,其电晕放电特性得到增强,使沿电极管轴向方向的电流密度分布能适应除尘器内粉尘浓度的分布特性,满足除尘器内不同部位的电晕电流密度要求,提升除尘器的粉尘脱除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式电除尘器,其电晕放电特性得到增强,使沿电极管轴向方向的电流密度分布能适应除尘器内粉尘浓度的分布特性,满足除尘器内不同部位的电晕电流密度要求,提升除尘器的粉尘脱除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湿式电除尘器,包括壳体、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的集尘极及纵向穿过所述集尘极的放电极,所述放电极包括电极管及连接在所述电极管上的放电碟片,所述放电碟片组成碟片组,所述碟片组由碟片组Ⅰ及碟片组Ⅱ组成,所述碟片组Ⅰ设在靠近电除尘器烟气进口,所述碟片组Ⅰ的碟片分布密度Ⅰ大于所述碟片组Ⅱ的碟片分布密度Ⅱ。
进一步,所述碟片组Ⅰ的相邻所述放电碟片之间的距离Ⅰ相等,所述碟片组Ⅱ的相邻所述放电碟片之间的距离Ⅱ相等。
进一步,所述距离Ⅱ不小于所述距离Ⅰ的两倍,并且所述距离Ⅱ不大于所述距离Ⅰ的三倍。
进一步,还包括与所述放电极的上端连接的放电极固定框架,所述放电极固定框架通过吊杆悬吊在绝缘子下,所述放电极固定框架包括至少两根主支撑梁及固定在所述主支撑梁下方的放电极支撑梁,所述放电极与所述放电极支撑梁连接,所述主支撑梁与所述吊杆连接,所述主支撑梁垂直于所述放电极支撑梁。
进一步,还包括与所述放电极的下端连接的放电极限位框架,所述放电极限位框架包括至少两根限位主梁、固定在所述限位主梁上的限位辅梁以及限位调整器,沿所述限位辅梁的长度方向上设有孔心间距相等的长形调节孔Ⅰ,所述限位调整器同时连接所述长形调节孔Ⅰ及所述放电极,并且所述限位调整器可沿所述长形调节孔Ⅰ运动和固定,所述限位主梁垂直于所述限位辅梁。
进一步,所述放电极限位框架与电除尘器烟气进口之间设有烟气分布板,所述烟气分布板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壁,并且所述烟气分布板上均匀设有供烟气通过的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湿式电除尘器,由于碟片组Ⅰ的碟片分布密度Ⅰ大于碟片组Ⅱ的碟片分布密度Ⅱ,即单位长度的放电极上碟片组Ⅰ的放电碟片数量较多,因此碟片组Ⅰ产生的激发电子数量也越多、电流强度越大,从而增强了烟气进口处的电晕电流密度以保证浓度较高的粉尘能够充分荷电,提升了除尘器的粉尘脱除效率;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放电极整体结构形式的前提下,只需调整放电碟片的间距就能达到预定效果,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条件下即可实现,尤其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放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放电极固定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58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X射线源阵列的实时在线工业CT检测系统
- 下一篇:精液样品采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