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脉冲发生器与被测设备电源的耦合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5487.8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5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毛文斌;顾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普锐马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9/0175 | 分类号: | H03K19/0175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11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脉冲 发生器 设备 电源 耦合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耦合电路,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脉冲发生器与被测设备电源的耦合电路。
背景技术
在7637系列最新标准中,对模拟抛负载的P5波形有了新的规定,要求模拟器的输出P5脉冲叠加在被试设备的供电电源上,然后提供给被试设备,以检验被试设备在抛负载时的抗干扰能力。
而P5脉冲的产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案,不管是什么方案,最后的结果都是要将输出的脉冲波形叠加在被是设备的供电电源上,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耦合。耦合的方式有很多,有电容耦合,电感耦合等方式。由于P5脉冲还有其他方面的条件约束,电感或电容的耦合方式很难在脉冲产生电路中实现,就算能够实现,也无法保证能量的无损传递,而且电感和电容会改变发生器的内阻。因此一种符合要求的耦合电路应运而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脉冲发生器与被测设备电源的耦合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脉冲发生器与被测设备电源的耦合电路,该电路分别与脉冲发生器与被测设备电源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耦合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信号正输出端和信号负输出端,所述的二极管D1的正极与脉冲发生器的输出正端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信号正输出端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脉冲发生器的输出负端、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3的正极与被测设备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4的正极、被测设备电源负极、信号负输出端均接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巧妙地利用了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特性,在脉冲发生器与被试设备供电电源相耦合的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下实现了耦合,既没用到电感,也没用到电容;既不改变脉冲发生器的内阻,也不影响被试设备的供电设施;更重要的是不会改变脉冲的输出能量;电路结构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脉冲发生器与被测设备电源的耦合电路,该电路分别与脉冲发生器与被测设备电源连接,所述的耦合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信号正输出端和信号负输出端,所述的二极管D1的正极与脉冲发生器的输出正端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信号正输出端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脉冲发生器的输出负端、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3的正极与被测设备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4的正极、被测设备电源负极、信号负输出端均接地。
这种耦合方式既不会改变脉冲发生器的内阻,也不会对EUT的供电电源产生影响。该方案是这样的:被试设备的供电电源的正极通过一个二极管接到脉冲发生器的输出负端,脉冲发生器的负端与其正端也通过一个二极管相连,这样,就为供电电源提供了一个通路,被试设备供电电源的负极与大地相连,大地与脉冲发生器的负端也通过一个二极管相连,在脉冲为到来之前,供电电源可以正常为被试设备供电,脉冲到来时,脉冲就耦合到被试设备的供电电源上。从而实现了P5脉冲与被试设备供电电源的耦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普锐马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普锐马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54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USB转光电接口的转换器
- 下一篇:一种智能硅晶太阳能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