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控液压自动转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4741.2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1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谭建伟;阳宇;向明朗;张金伟;赵敬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富临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B62D5/0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卿诚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自动 转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转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控液压自动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固定放大倍率的动力转向系统存在的缺点是:如果所设计的固定放大倍率的动力转向系统是为了减小汽车在停车或低速行驶状态下转动转向盘的力,则当汽车以高速行驶时,这一固定放大倍率的动力转向系统会使转动转向盘的力显得太小,不利于对高速行驶的汽车进行方向控制;反之,如果所设计的固定放大倍率的动力转向系统是为了增加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的转向力,则当汽车停驶或低速行驶时,转动转向盘就会显得非常吃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基于电控液压助力,可支持外部电控转向;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在发动机高转速时,降低助力缸压力,解决汽车高速时方向控制过于灵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控液压自动转向系统,包括助力油泵P、比例调压阀V1、开关控制阀V2和开关控制阀V3、方向机S、液压助力缸Q和电子控制单元ECU;所述助力油泵P出口连接比例调压阀V1的进油口以及开关控制阀V2和、开关控制阀V3的常闭口;所述比例调压阀V1的出油口分别与方向机S的进油口P1、并与比例调压阀V1、开关控制阀V2、开关控制阀、V3反馈油口相通;所述方向机S的出油口A1与开关控制阀V2、方向机S的出油口B1与开关控制阀V3的进油口连接,方向机S的回油口T连接接油箱;开关控制阀V2与液压助力缸Q的油口A连接相通,开关控制阀V3的出油口与液压助力缸Q的油口B连接相通;所述电子控制单元ECU分别与方向机S、控制比例调压阀V1、开关控制阀V2和开关控制阀V3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比例调压阀V1、开关控制阀V2和开关控制阀V3均设置有反馈油道,所述反馈油道均与方向机S的进油口P1连接相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子控制单元ECU通过接受方向机S的方向转角信号控制比例控制阀V1对转向助力倍率进行自由调节。
本方案共有四种控制模式,当汽车处于无转向时,比例调压阀V1、开关控制阀V2、开关控制阀V3均不通电,油液直接由助力油泵P 流经V1 及方向机S 流回油箱。当汽车处于手动转向时,比例调压阀V1通电、开关控制阀V2、开关控制阀V3 均不通电,助力油泵P 持续供油,手动转动方向机S,进行向左或向右转向,比例调压阀V1根据发动机转速调节油口开度,以达到助力稳定的目的。当汽车需要自动转向时,电子控制单元ECU为比例调压阀V1通电控制油道压力,为开关控制阀V2或开关控制阀V3通电,阀芯前移改变油道以达到向左或向右转向的目的。当汽车自动转向有人为干预时,即处于手动优先模式,反馈油道压力升高,推动比例调压阀V1、开关控制阀V2、开关控制阀V3将阀芯强制复位,自动转向失效,方向由手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结构相比电机驱动助力转向,具有放大倍率大、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无转向模式系统原理示意图;
图2是手动转向模式,液压向右推动活塞缸原理示意图;
图3是手动转向模式,液压向左推动活塞缸原理示意图;
图4是自动转向模式,液压向右推动活塞缸原理示意图;
图5是自动转向模式,液压向左推动活塞缸原理示意图;
图6是手动优先模式系统原理示意图。
图中标记:P为助力油泵,V1为比例调节阀,V2为开关调节阀,V3为开关调节阀,S为方向机,Q为液压助力缸,P1为方向机进油口,T、A1、B1为方向机出油口,A、B为液压助力缸油道连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当汽车处于无转向时,如图1所示, 比例调节阀V1、开关调节阀V2、开关调节阀V3均不通电。助力油泵P持续供油,油液流经比例控制阀V1 及方向机进油口P1、方向机出油口T后, 流回油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富临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绵阳富临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47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副梁的软连接结构
- 下一篇:齿条齿轮副式转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