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油滤清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4452.2 | 申请日: | 2013-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0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刘仁义;吴春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双雄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22 | 分类号: | F02M37/22;F02M3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561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油 滤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清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油滤清器。
背景技术
燃油滤清器是滤除汽车的发动机燃油气系统中的有害颗粒和水分的重要部件,它保护了油泵油嘴、缸套、活塞环等,减少磨损,避免堵塞。现有技术中,燃油滤清器包括滤清器本体以及滤芯,所述滤清器本体的内壁与滤芯的外壁形成外腔,滤芯内为内腔,燃油由外腔从滤芯进入内腔,滤芯将燃油中杂质滤去,但是对于处理不了水分,水分进入到发动机燃油系统中会使得各部件被水分腐蚀,各部件容易损坏。汽车在冬天常常会遇到燃油供给不上开启不了的现象,原因是冬天环境冷燃油太冷,流动缓慢,供应不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燃油滤清器,可以有效地将燃油中的水分滤除,防止各部件被水分锈蚀,同时提高了滤油的速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燃油滤清器,包括滤清器本体以及滤芯,所述滤芯的外壁与滤清器本体的内壁形成外腔。所述燃油滤清器还包括水分滤除装置、空气加热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水分滤除装置包括设置于滤清器本体底部的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设置于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连接处的阀门、与阀门通过活塞杆相连的活塞以及连接于活塞与滤清器本体之间的弹簧,所述空气加热装置包括:设置于滤清器本体内的气缸、与气缸连通的储气箱以及设置于气缸与储气箱连接处的风机,所述储气箱的进气口与汽车尾气口相连,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外腔内的浮体、内置于浮体上的永磁铁、设置于滤清器本体上的霍尔传感器以及与霍尔传感器相连的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与风机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加热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储气箱的出气口上的电磁阀,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磁阀电连接。采用电磁阀设置在储气箱的出气口上,在需要开启阀门时,使得储气箱关闭,增大气缸内的气压,使得阀门迅速开启。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滤清器本体与滤芯之间的导向杆,所述浮体套置于导向杆上。使得浮体在导向杆上移动,避免浮体的随意晃动,从而提高微控制器计算浮体位置的准确性以及减少微控制器内部的运算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的空气加热装置和水分滤除装置,相互协作,从而实现了加热燃油和有效的滤除了燃油的中的水分。采用控制装置,根据水分和燃油的分界线判断什么时候开启或关闭阀门,实现了水分的有效滤除,也避免了燃油的泄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燃油滤清器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燃油滤清器包括:滤清器本体1、滤芯2、水分滤除装置3、空气加热装置4以及控制装置5。
具体地,滤清器本体1上设置有进油口10和出油口11。滤芯2设置于滤清器本体1内,滤清器本体1内设置有与滤芯2的形状相匹配的空腔,滤芯设置于空腔内。滤清器本体1的外壁与滤芯2的外壁形成外腔12,滤芯2的内形成内腔13。
水分滤除装置3包括:设置于滤清器本体1的底部的第一出水管30、靠近第一出水管30设置的第二出水管31、设置于第一出水管30与第二出水管31连接处的阀门32以及与阀门32通过活塞杆33相连的活塞34,同时活塞34通过弹簧35与滤清器本体1相连。
空气加热装置4包括:设置于滤清器本体1内的气缸40、与气缸40相连的储气箱41、设置于气缸40与储气箱41连接处的风机42以及设置于储气箱41的出气口410的电磁阀43。储气箱41的进气口411与汽车尾气口相连,水分滤除装置3的活塞34设置于气缸40内。
控制装置5包括:设置于滤清器本体1底部与滤芯2底部之间的穿过外腔12的导向杆50、套置于导向杆50上的浮体51、内置于浮体51的永磁铁52、设置于滤清器本体1底部的霍尔传感器53、与霍尔传感器53相连的微控制器54以及设置于滤清器本体1上的电路容纳腔55。微控制器54通过触发器与空气加热装置4的风机42相连,同时微控制器54与空气加热装置4的电磁阀43相连。微控制器54以及触发器集装于电路容纳腔55内。浮体51的密度介于燃油密度和水分密度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双雄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市双雄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44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书语音发声的方法
- 下一篇:不需要手写板且具备压感功能的计算机手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