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械式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4055.5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4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陈超;贾荣;罗小龙;李祥涛;位小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H25/00 | 分类号: | H01H2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李顺德;王睿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式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实现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两种运动形式的两用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能够实现两种运动形式的开关大多为电动控制,通过分别控制两台伺服马达工作实现两种运动形式的输出。这种开关虽然精度高,但结构复杂,成本高,并不适用于对精度要求低的手动控制场合。还有的机械式两用开关,只能独立地实现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不能将两种运动结合起来一起控制,操作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式开关,它能有效地实现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结合的一体化控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械式开关,包括旋钮、螺旋滑槽体和水平移动块,蜗杆轴的一端固定在旋钮底部的扁形深槽中,水平移动块的内环设有圆形槽,螺旋滑槽体上对称设有两条半圆螺旋槽,旋钮远离把手位置径向设有两个突出的棒状结构,旋钮的两个棒状结构嵌入水平移动块上的圆形槽中,螺旋滑槽体的外径与水平移动块间隙配合,内径与旋钮的外径间隙配合。
所述螺旋滑槽体的螺旋滑槽开口端轴向对称设有止挡。
所述旋钮设有提梁式把手。
旋钮底部开有扁形深槽,与蜗杆轴的一端配合,当旋钮旋转时,蜗杆轴也一起旋转,实现了旋转运动的输出。旋钮两侧伸出的棒状结构,嵌入水平移动 块的圆形槽中并与螺旋槽配合。当向内施力旋转旋钮时,棒状结构嵌入螺旋槽中,使旋钮边旋转边向内移动,将旋钮的向内移动转换为水平移动块的水平直线运动输出。直接旋转旋钮时,棒状结构未嵌入螺旋槽中,旋钮只在一个平面内旋转,只输出旋转运动。本实用新型采用纯机械结构,以简化操作,降低成本。为了在手动控制场合实现开关对两种运动形式的控制和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采用了纯机械结构,构造简单,成本低。通过螺旋槽,使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结合起来一起控制,简化了操作。通过改变螺旋槽的形状,还可以提供不同的复合运动规律输出,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东南等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零件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水平移动块半剖后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水平移动块半剖后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不含螺旋滑槽的西南等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一种机械式开关,包括旋钮4、螺旋滑槽体2和水平移动块3,蜗杆轴1的一端固定在旋钮4底部的扁形深槽中,水平移动块3的内环设有圆形槽6,螺旋滑槽体2上对称设有两条半圆螺旋槽,旋钮4远离把手位置径向设有两个突出的棒状结构5,旋钮4的两个棒状结构5嵌入水平移动块上的圆形槽6中,螺旋滑槽体2的外径与水平移动块3间隙配合,内径与旋钮4的外径间隙配合。
所述螺旋滑槽体2的螺旋滑槽开口端轴向对称设有止挡。
所述旋钮2设有提梁式把手。
旋钮2底部开有扁形深槽,与蜗杆轴1的一端配合,当旋钮4旋转时,蜗杆轴1也一起旋转,实现了旋转运动的输出。旋钮4两侧伸出的棒状结构5,嵌入水平移动块3的圆形槽6中并与螺旋槽配合。当向内施力旋转旋钮4时,棒状结构5嵌入螺旋槽中,使旋钮4边旋转边向内移动,将旋钮4的向内移动转换为水平移动块3的水平直线运动输出。直接旋转旋钮4时,棒状结构5未嵌入螺旋槽中,旋钮4只在一个平面内旋转,只输出旋转运动。本实用新型采用纯机械结构,以简化操作,降低成本。为了在手动控制场合实现开关对两种运动形式的控制和输出。
在使用时,用一只手握住旋钮4上的把手。直接旋转该把手,旋钮4旋转,带动蜗杆轴1旋转,将旋转运动输出。此过程中,旋钮4上的两个棒状结构5未嵌入螺旋滑槽2上的螺旋槽中。向内施力旋转所述把手,旋钮4旋转,带动蜗杆轴1旋转,将旋转运动输出。此过程中,旋钮4上的两个棒状结构5嵌入螺旋滑槽2上的螺旋槽中,旋钮4便边旋转边向内运动。由于旋钮4上的棒状结构5还嵌入水平移动块3上的圆形槽6中,故能将旋钮4的直线运动传递给水平移动块3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40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波纹管双防扭真空灭弧室
- 下一篇:一种立位体前屈训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