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炉汽化冷却烟道下料溜槽水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3954.3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0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杜金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 |
代理公司: | 包头市专利事务所 15101 | 代理人: | 庄英菊 |
地址: | 014010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炉 汽化 冷却 烟道 溜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炉汽化冷却烟道下料溜槽水套,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冶金行业,安装在转炉汽化冷却烟道炉口段两侧,用于为转炉冶炼过程中加入去除磷、硫原料的水冷套。
技术背景
转炉冶炼过程中,将各种散装物料从高位料仓加入到转炉中,需要在转炉上方的烟道上开孔,插入下料溜槽水套,物料通过下料溜槽水套进入到转炉内,因此下料溜槽水套既要耐磨又要耐高温。目前国内通常设计的下料溜槽水套有两种:一种为进出水联箱加中间不等长密排直通管形式下料溜槽水套,其内壁焊耐磨条或加铸铁耐磨槽。此种形式由于密排直通管不等长,各个水管水阻差异很大,使的各个支管水流速度不同,冷却不均,造成各个支管间产生焊缝应力,在反复冶炼条件下支管间焊缝应力产生频繁波动,长期如此很容易将直通管拉裂漏水,甚至产生爆管事故。同时下联箱位于下料溜槽底部,直径较大,较密排管有明显的突起,当有一定硬度的原料以较高的速度通过此处时,造成此部位磨损严重,长时间如此必然出现漏水现象。另一种为夹套式下料溜槽水套,其主体由直径大小不同的两个圆筒组成密闭夹套,上部由进水管、进水联箱、水分配管、出水管组成。冷却水从进水口进入进水联箱,由均匀分布在进水联箱底部的水分配管,将冷却水均匀注入密闭夹套底部,冷却水由密闭夹套底部向上流动,从密闭夹套顶部的出水管流出,完成对整个密闭水冷夹套的冷却,内筒体内壁焊有耐磨扁钢作为耐磨层。此种结构克服了第一种结构形式的弊端,但密闭夹套的内外圆筒需要拼接焊制,如焊缝质量不好,当在1650℃的烟气冲刷下,内筒体周期热胀冷缩,焊缝极易开裂,漏水。当水冷夹套中充满水时,整体设备重量大,很不经济。耐磨层采用扁钢,下料时极易出现翘起,产生卡料现象,造成水套磨损漏水。综上所述此两种下料溜槽水套的结构均存在漏水、使用寿命短等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均匀、热应力小、重量轻、耐磨、使用寿命长的一种转炉汽化冷却烟道下料溜槽水套。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包括:下料溜槽水套、进水联箱,下料溜槽水套上设有进水联箱和出水联箱,所述进水联箱位于出水联箱上方,进水联箱与出水联箱通过双层套管连接,双层套管的内套管顶部与进水联箱连接,双层套管的外管顶部与出水联箱连接,双层套管的内管与外管之间设有水路通道,双层套管外管底部安装有封堵。
所述双层套管均采用无缝钢管。
所述双层套管的内套管进水口处设有拉瓦尔喷嘴。
所述下料溜槽水套内部耐磨层。
所述进水联箱通过分配管与配水联箱连接。
所述出水联箱通过汇集管与汇集联箱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下列优点:
(1)增加了配水联箱、分配管、汇集管、汇集联箱,使的冷却水分配均匀。
(2)进水联箱、出水联箱均在下料溜槽水套上部,消除了进水联箱与密排管之间的突起,解决了下料溜槽水套下部的磨损隐患。
(3)双层套管采用密排管结构,受热均匀,热膨胀性好,解决了焊缝应力频繁波动,拉坏密排管的问题。
(4)采用强制循环水冷却,每路密排管的进水口处增加拉瓦尔喷嘴,保证冷却水均匀分配,避免了密排管局部过热,发生爆管故障。
(5)下料溜槽水套内部耐磨层采用通水焊接工艺,堆焊耐磨块,避免了耐磨条翘起卡料,耐磨条热变形揪扯密排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部图
图3为图1的A-A断面图
1:下料溜槽水套、2:进水联箱、3:出水联箱、4:双层套管、5、封堵、6:拉瓦尔喷嘴、7:配水联箱、8:分配管、9:汇集管、10:汇集联箱、11:外管、12:内管、13:耐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转炉汽化冷却烟道下料溜槽水套,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参照图1、图2、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转炉汽化冷却烟道下料溜槽水套的结构示意图,I部大样图和A-A断面图。由上述附图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下料溜槽水套1、进水联箱2、出水联箱3、双层套管4、封堵5、拉瓦尔喷嘴6、配水联箱7、分配管8、汇集管9、汇集联箱10、外管11、内管12、耐磨块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科技大学,未经内蒙古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39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