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耙上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3660.0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3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孙平范;刘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39/08 | 分类号: | D04B39/08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朱枫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换耙上下装置。
背景技术
电脑针织横机工作时,机头在针板上来回运动,完成编织动作,依靠罗拉或起底板牵拉衣片,编织好的衣片从织针上脱离,从针板底部取出。织好的衣片需要进一步缝合加工,但织好的衣片已经从织针上脱离,衣片上的线圈已经贴合,所以当织好的衣片需要缝合时,就必须通过人工将两个衣片上线圈一个个对准进行缝合。这不仅使得缝合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增加衣物的次品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带衣片的可活动针耙和空白的可活动针耙互换位置的换耙上下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换耙上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换耙凸轮、电机、基座、固定轴、深沟球轴承和支架;所述换耙凸轮固定在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基座末端套在固定轴上,两端通过轴套固定;所述基座侧面通过螺钉固定一深沟球轴承,所述深沟球轴承表面与换耙凸轮接触;所述基座前端上下两侧分别固定一个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换耙凸轮包括凸轮主体和固定柱;所述凸轮主体的圆周面通过第一圆弧面、第二圆弧面、第三圆弧面和第四圆弧面围成;所述第一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位置相对;所述固定柱固定在凸轮主体上,靠近第三圆弧面;所述固定柱为圆柱形结构,中间为圆柱形的通口,所述通口侧面具有一个矩形凹槽;所述固定柱靠近第一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的两侧各具有一感应器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换耙凸轮在电机带动下往复转动,基座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始终通过深沟球轴承紧靠在换耙凸轮的凸轮面上,从而在换耙凸轮的转动下,带动基座绕固定轴上下转动,以达到两个支架上下交替的功能要求,两个支架上可以固定针耙;轴套作用于基座两端,用于固定其轴向位置;以换耙凸轮的固定柱的圆心为中心,第一圆弧面距圆心距离最大,第三圆弧面距圆心距离最近,第二圆弧面和第四圆弧面为过渡面,换耙凸轮同时在高位和低位时分别有感应器感应区别,从而周而复始的达到高位和低位位置,实现换耙的功能。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来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换耙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包括换耙凸轮1、电机、基座2、固定轴3、深沟球轴承4和支架5;所述换耙凸轮1固定在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基座2末端套在固定轴3上,两端通过轴套6固定;所述基座2侧面通过螺钉固定一深沟球轴承4,所述深沟球轴承4表面与换耙凸轮1接触;所述基座2前端上下两侧分别固定一个支架5。
本实施例中的换耙凸轮1包括凸轮主体11和固定柱12;所述凸轮主体11的圆周面通过第一圆弧面111、第二圆弧面112、第三圆弧面113和第四圆弧面114围成;所述第一圆弧面111和第三圆弧面113位置相对;所述固定柱12固定在凸轮主体11上,靠近第三圆弧面113;所述固定柱12为圆柱形结构,中间为圆柱形的通口122,所述通口122侧面具有一个矩形凹槽;所述固定柱12靠近第一圆弧面111和第三圆弧面113的两侧各具有一感应器安装孔121。
本实施例工作时,换耙凸轮1在电机带动下往复转动,基座2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始终通过深沟球轴承4紧靠在换耙凸轮1的凸轮面上,从而在换耙凸轮1的转动下,带动基座2绕固定轴3上下转动,以达到两个支架5上下交替的功能要求,两个支架5上可以固定针耙;轴套6作用于基座2两端,用于固定其轴向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36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