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钩舌配装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3336.9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1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廷标;文霖华;潘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汇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1/00 | 分类号: | B23P21/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17***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台,特别是一种钩舌配装台。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货车的车钩进行组装时,要通过操作人员依次向钩体钩腔内装入钩舌推铁、上锁销组成、锁铁,再向钩体上装入钩舌、钩舌销,再进行三态作用试验,上述工作过程统称为研钩,即车钩组装,传统的车钩组装线有多个工位,每个工位固定不动,工作时,首先将合格的钩舌从油漆烘干线上卸下,放入料斗里,有时为了缩短辅助时间,把钩舌放在钩体前适当的地面,这样做的缺点是钩舌放在料斗里混乱,组装车钩时不易看清钩舌的材质,还存在钩舌相互之间磕碰伤;钩舌放在地上,难以做到配件轻拿轻放,也不符合铁道部关于车钩检修及组装过程中严禁配件落地的要求。车钩组装时,组装人员站立于钩体左前方,首先按先后顺序把钩舌推铁、上锁销组成、锁铁放进钩腔内,然后工人弯腰从地面用双手抱住钩舌,左手抱上弯角,右手抱下弯角,晃动钩舌后利用惯性力量抱起钩舌,钩舌下钩耳孔对准钩体下钩耳孔放入,将钩舌推入车钩闭锁位,插入钩舌销,缺点:劳动强度大,工人容易受伤,钩舌是靠惯性送入钩腔内,容易造成配件碰伤,影响车钩组装质量;最后,组装人员每套车钩组装调试完成后都要向前移动一个钩体工位继续同一个车钩组装流程,直到单个工艺线10套车钩组装完成,缺点:来回移动组装车钩,增加了辅助时间,劳动强度大。
所以现有的工序,是采用人工地面搬运钩舌、手工配装作业方式,不但员工劳动强度大,而且配件在地面来回搬运,工艺流程不合理,严重不符合铁道部关于车钩检修及组装过程中严禁配件落地的要求,同时还带来研钩质量控制难度大的问题,所以现有的装置进行组装存在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钩舌配装台,减少了辅助时间,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了配件落地及配件相互碰伤,平行移动钩舌进入钩体研配,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便于现场管理,缩短了取放配件的辅助时间,提高研钩作业质量及研钩效率。
本实用新型构成如下:一种钩舌配装台,包括钩舌存放台架,在钩舌存放台架上设置有钩舌推动装置、滚轮输送线和钩舌存放台,钩舌存放台的一端与钩舌推动装置相连接,钩舌推动装置的另一端与滚轮输送线相连接,滚轮输送线与钩舌托板相连接。
钩舌推动装置为推动杆,推动杆为手动推动杆或气动推动杆 。
滚轮输送线包括轮轴和滚轮,在轮轴上设置有滚轮。
在滚轮输送线上设置有8~13个滚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操作工人将钩舌放置在钩舌存放台,利用钩舌推动装置将钩舌推至到滚轮输送线,然后将钩舌滑动到钩舌托板上即可,本实用新型彻底改变了过去长期采取弯腰抱钩舌,利用惯性放入钩体钩耳间的高劳动强度的做法,也解决了搬运钩舌时随意落地磕碰的现象,完全符合设计要求,确保了钩舌不落地,而且摆放整齐,钩舌存放台上利用推动杆推动钩舌到工人便于操作的位置,这极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钩舌存放台架,2-钩舌推动装置,3-滚轮输送线,4-钩舌存放台,7-钩舌托板,8-推动杆,9-轮轴,10-滚轮,11-钩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一种钩舌配装台,包括钩舌存放台架1,在钩舌存放台架1上设置有钩舌推动装置2、滚轮输送线3和钩舌存放台4,钩舌存放台4的一端与钩舌推动装置2相连接,钩舌推动装置2的另一端与滚轮输送线3相连接,滚轮输送线2与钩舌托板7相连接。
钩舌推动装置2为推动杆8,推动杆8为手动推动杆或气动推动杆 。
滚轮输送线3包括轮轴9和滚轮10,在轮轴9上设置有滚轮10。
在滚轮输送线6上设置有8~13个滚轮10。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首先将待装配的钩舌11放置在钩舌存放台4上,然后利用钩舌推动装置2将钩舌11推到滚轮输送线3上,将有滚轮输送线3传输到钩舌托板7上,然后进行钩舌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彻底改变了过去长期采取弯腰抱钩舌,利用惯性放入钩体钩耳间的高劳动强度的做法,也解决了搬运钩舌时随意落地磕碰的现象,完全符合设计要求,确保了钩舌不落地,而且摆放整齐,钩舌存放台上利用推动杆推动钩舌到工人便于操作的位置,这极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汇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方汇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33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