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823185.7 | 申请日: | 2013-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2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 发明(设计)人: | 林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马荣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移动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源的设计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在现在数字化时代里,数码产品的使用不断增加,缺电无疑会是现在数码产品一直头疼的事情,要兼顾产品的工业设计,又要增加电池容量是不可能的,所以移动电源了成为市场畅销产品。
移动电源是一个集储电,升压,充电管理于一体的便携式设备。储电介质一般采用锂电电芯,因为锂电电芯体积相对小巧,移动电源通过升压系统,把2.7-4.2V的锂电电压升压到5V,可以给其它数码产品进行充电,如手机、MP4、平板电脑、PSP等。当移动电源电能使用完后,连接到5V的USB电脑接口或USB充电器上即可给移动电源充电。但是现有的移动电源充电端口较少并且单套锂电池的储电能力有限,无法同时满足多台电子设备的充电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便携式充电器,在满足多套电子设备充电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小移动电源自身的体积是现有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在满足多套电子设备充电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小移动电源自身的体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电源为长方体结构的外壳内部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插口单元;每个插口单元内为插座连接锂电池组,外壳的侧板内设有电源控制电路分别连接到每个插口单元的锂电池组。
所述的外壳为横向开启结构;插口单元依次间隔固定在外壳的顶板和底板上,保证外壳打开后插口单元能够依次错开排列。
所述的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USB接口和圆孔插口,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电子产品。
所述的电源控制电路中采用H86299芯片作为电源管理芯片。
所述的电源控制电路中采用CL8806系列DC/DC芯片作为DC/DC升压转换器的主控芯片。
所述的锂电池组连接BUCK-BOOST单元扩展的均衡电路。
所述的插口单元的插座为兼顾两孔的三孔插座。
所述的外壳的侧边使用四氧化三铁来做封闭磁条。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在满足多套电子设备充电需求;2、巧妙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展开后可以实现接线板的功能,适用范围广;3、体积轻巧,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展开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两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的电路连接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中锂电池组的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中电源控制电路的控制电路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中电源控制电路的升压电路图;
在图1-8中,1、外壳;2、插口单元;3、电源控制电路;4、锂电池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采用盒子式的外观,可以在展开时扩大使用面积,便于用户在使用时因为插口挤在一起不能充分利用插口,并且在该款产品对插口重新的设计,采用三孔模式,并且对插口的间隔进行了重新的定义,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空间。将单个插座单元2注入锂电池组4,并在四个侧板面内用含有智能充电芯片构成的电源控制电路3来控制作为移动电源进行充电的过程。
具体的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为长方体结构的外壳1内部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插口单元2;每个插口单元2内为插座连接锂电池组4,外壳1的侧板内设有电源控制电路3分别连接到每个插口单元2的锂电池组4。外壳1为横向开启结构;插口单元2依次间隔固定在外壳1的顶板和底板上,保证外壳1打开后插口单元2能够依次错开排列。外壳1的两端分别设有USB接口和圆孔插口,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电子产品。
电源控制电路3中采用H86299芯片作为电源管理芯片。电源控制电路3中采用CL8806系列DC/DC芯片作为DC/DC升压转换器的主控芯片。锂电池组4连接BUCK-BOOST单元扩展的均衡电路。同时插口单元2的插座为兼顾两孔的三孔插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31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