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端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2785.1 | 申请日: | 2013-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7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美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0 | 分类号: | H01M2/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张文 |
地址: | 5157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控式铅酸 蓄电池 端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铅酸蓄电池领域,特别涉及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端子一般为铜柱与铅端子结合而成,铜柱负责与外部电气设备连接,铅端子负责与电池内部极板群连接。因端子部位需承受各种外力冲击,如锁螺丝产生的扭力、连接端子的紧迫力、连接线的牵引力等可能影响铜柱与铅端子的结合界面,进而影响端子的导电性和密封效果,导致电池失效。
参照附图1和附图2,传统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铜柱一般内嵌在铅端子中完全被铅端子包裹或只露出接线面,端子与中盖端子孔的间隙采用环氧树脂胶密封。这种结构的缺点在于:当端子部位承受外力冲击时,该外力通过铜柱接触面转作用于铜柱与铅端子的接合面,造成该接合面扭曲变形引起导电不良,严重时铜柱与铅脱离导致电池失效。因铅端子质地较软,受力时其表面可能变形,铅端子表面与环氧树脂胶的密封线因变形而被破坏,造成端子爬酸甚至漏酸,腐蚀客户端的电器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端子的耐扭力性能和耐冲击性能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端子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端子结构,包括铅端子和铜柱,所述铅端子设有一开口向上的腔体,所述铜柱的首端的端面呈水平面状,所述铜柱的尾端为锥体状,所述铜柱包括上下设置且一体成型的首部以及配合部,所述首部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圆柱体以及多棱柱体,所述圆柱体的高度为2~6mm,所述圆柱体的底面为所述多棱柱体的顶面的内切圆,所述配合部的高度为所述铜柱的高度的1/3~3/4,所述配合部镶嵌于所述腔体内且相互适配。
优选地,所述多棱柱体为六棱柱体。
作为另外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多棱柱体为圆柱经过4个纵截面纵向切割而形成的矩形与圆弧面间隔设置的柱体,所述每个矩形的宽度与所述圆弧面的弦长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铜柱内置有一开口向上的螺纹盲孔。
本实用新型的铜柱没有完全被铅端子包裹,没有被包裹的部位的首部为多边形面,该多边形面在具体使用时被端子胶包裹住。当铜柱受到扭力或拉力时,此作用力绝大部分被铜柱与端子胶的接合面承担,只有少部分施加于铜柱与铅端子的接合面,而端子胶一般为环氧树脂或其它不饱和树脂,其强度相当高,因此可承受较大的作用力,从而本实用新型的抗扭力比传统端子提升50%左右,其抗扭力性能甚至高于配套的螺钉,可完全满足电池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端子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铜柱的主视图;
图5为铜柱的的俯视图;
图6为铜柱的另外一种结构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附图3和图4以及图5,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端子结构,包括铅端子1和铜柱2,铅端子1包括柱身11及脚掌12,铅端子1设有一开口向上的腔体,铜柱2内置有一开口向上的螺纹盲孔20,铜柱的首端21的端面呈水平面状,铜柱2的尾端22为锥体状,铜柱2包括上下设置且一体成型的首部23以及配合部24,首部23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圆柱体231以及多棱柱体232,多棱柱体232为六棱柱体,圆柱体231的高度为2~6mm,圆柱体的底面为所述多棱柱体的顶面的内切圆,所述配合部的高度为所述铜柱的高度的1/3~3/4,所述配合部镶嵌于所述腔体内且相互适配。
参照附图6,另外该多棱柱体232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圆柱经过4个纵截面纵向切割而形成的矩形与圆弧面间隔设置的柱体,其中,每个矩形的宽度与圆弧面的弦长相等。
在生产该端子结构时,将铜柱的配合部置于铅端子的模具内,再灌以熔熔状态的铅液,冷却凝固后铜柱与铅结合形成端子。
参照附图7,在使用该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端子结构时,将该端子结构穿过中盖3的端子座后,先采用密封圈4密封,再采用端子胶5密封即可,这样配合部被端子胶包裹住。当铜柱受到扭力或拉力时,此作用力绝大部分被铜柱与端子胶的接合面承担,只有少部分施加于铜柱与铅端子的接合面,因端子胶一般为环氧树脂或其它不饱和树脂,其强度相当高,因此可承受较大的作用力,从而本实用新型的抗扭力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美电池有限公司,未经美美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27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