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储灰圆形筒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2194.4 | 申请日: | 2013-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3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林少波;徐勍;陈飞;干梦军;张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4H7/24 | 分类号: | E04H7/2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祝莲君;刘真真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形 筒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仓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储灰圆形筒仓。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保护以及灰料综合利用要求的提高,储灰圆形筒仓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储灰圆形筒仓具有体形合理容量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保护环境、减少占地、装卸灰料工艺流畅等优点。
目前,储灰圆形筒仓自上而下可以分为仓顶1-1、仓壁1-2、仓底1-3和仓下支撑结构1-4四部分,并且仓顶、仓壁、仓底和仓下支撑结构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如图1所示),通过模板支设,钢筋绑扎,现场浇筑混凝土来建造储灰圆形筒仓。
仓底以上部分为一圆柱形空腔用来储灰,仓底以下部分即仓下支撑结构一般为两层,底层为输灰交通工具进出通道,二层布置卸灰加工装置。仓顶是指仓顶平台,灰料通过输灰管从仓顶进入筒仓。仓壁是指将灰料这种散状物料围箍堆积起来的侧壁。仓底是指承受灰料自身重量,灰料从其底部卸出的漏斗型结构。仓下支承结构是指仓底下部的筒壁、柱子以及二层的肋形楼板,该支承结构既能保证整个筒仓的稳定又能提供灰料运输工具进出仓底的作业空间。
储灰圆形筒仓是以贮料荷载为主的特种结构,筒仓的荷载主要由结构、储料的自重,储料温度作用、风荷载以及地震作用组成。钢筋混凝土仓壁由于对储灰温度变化敏感,在仓壁顶部的混凝土很容易开裂,影响筒仓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由于钢筋混凝土储灰圆形筒仓的仓壁高,且中间无任何支撑,因此现浇仓顶混凝土平台时需要搭设高达15~25m的满堂脚手架。由此在绑扎仓壁钢筋时存在钢筋网片失稳风险,在浇筑仓顶平台混凝土时存在脚手架倒塌风险,需特别加强现场的施工安全管理。并且,施工时需沿高度分层分次浇筑,每次浇筑均须待上次已浇混凝土完成养护方能进行,因此整个建造过程工期较长。
因此,针对目前钢筋混凝土筒仓结构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有必要设计一种更为安全、可靠、耐久,并且建造工程量小,施工工期短的储灰圆形筒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储灰圆形筒仓,与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筒仓相比,具有更加耐久可靠,并且施工更加方便安全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筒仓,所述筒仓包括:
顶部结构,包括仓顶和位于所述仓顶下部的第一仓壁,其中所述仓顶为钢结构壳体,所述第一仓壁为钢结构筒体;
底部结构,包括第二仓壁和位于所述第二仓壁下部的仓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二仓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筒体,所述仓底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并且所述第一仓壁与所述第二仓壁的上部固定相连。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仓顶和第一仓壁为整体结构。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仓顶为弧形钢结构壳体。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钢结构壳体还设有加劲肋,用以加强壳体的结构强度。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仓壁与第二仓壁的高度比为1:3-1:1,较佳地为1:2.5-1:2。
在另一优选例中,第一仓壁的高度为5-10m,第二仓壁的高度为10-18m。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仓壁的顶部预埋有钢板或地脚螺栓。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仓壁与第二仓壁通过焊缝或螺栓连接。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仓底结构包括仓底和位于仓底下部的仓下支承结构。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仓下支承结构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储灰圆形筒仓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储灰圆形筒仓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储灰圆形筒仓,将筒仓结构设计成顶部钢结构和底部钢筋混凝土结构两部分,其中,顶部结构由弧形钢结构壳体和钢结构的筒体组成,通过调节顶部钢结构筒体与底部钢筋混凝土结构筒体的高度比,以及合理有效利用钢材和混凝土两种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了筒仓的耐久性和使用安全性,并且避免了传统筒仓施工时的风险,缩短了施工时间,减少了工程造价。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21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溃断式踏板支架及汽车
- 下一篇:井下定量连续加药装置及采油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