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雾霾探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2163.9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3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其;杨常松;钱承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G01W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5101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探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雾霾探测系统。
背景技术
20世纪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大气质量的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注意,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也成为现如今很棘手的一项任务。而大气中的细颗粒物,因其对人体整个机能危害很大,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秩序,因此开展大气细颗粒的研究也是各国正在展开并实施的艰巨课题。当前,亚微米颗粒也是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据我国环境质量报告书和世界资源报告提供的数据,我国空气质量超标的城市中,68%都存在亚微米颗粒的污染问题。2000年,监测到我国338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仅占1/3。
针对日益严重的包括亚微米颗粒在内的PM2.5污染,在2011年12月份的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李克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空气污染防治,修订并发布空气质量标准,抓紧做好增加PM2.5监测指标的准备,鼓励各地根据污染特征、经济发展水平等分期实施,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的各项环保措施日趋严厉,PM10的治理也初见成效,但是PM2.5却反而呈现上升的趋势,严重雾霾污染天更是频繁发生。仅2011年11月至12月期间,北京就发生了多起历史罕见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这主要是由于在PM10中,PM2.5或者PM1至粒径更小的颗粒在形成雾霾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1998年到2011年,北京PM10的数据虽然是下降的,每年下降2%到3%,但是PM2.5是增加的,每年大概增加3到4倍。
随着北京严重雾霾天气愈演愈烈,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网站在2012年1月21日起开始发布PM2.5研究性监测小时浓度数据,兑现了之前发布的承诺。北京市环保局表示,2012年,北京市将采取更严格的治理措施,削减各类污染物排放量。除了北京之外,上海、南京等大型城市的空气质量同样堪忧。由于连日来的灰霾天气污染,2011年11月4日南京更是历史性的向公众公布了 PM2.5的监测数据。上海针对严重的颗粒物污染状况,也积极采取措施,制定了PM2.5公开时间表,预计或于明年对公众公开PM2.5的监测值。现有技术中针对雾霾天气的检测仍然采用固定式检测,无法针对各个不同区域进行检测,最终获得的雾霾天气数据比较局限,无法代表整个地区的情况,相应对于雾霾的研究缺乏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接基于定位卫星终端点对点定位,采用探空气球精确实现不同大气环境中雾霾检测的雾霾探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雾霾探测系统,包括探空气球终端、定位卫星终端和地面终端;其中,定位卫星终端包括卫星通信端,探空气球终端包括探空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探空控制模块相连接的探空气球通信端、雾霾检测器,地面终端包括依次相连的地面通信端、编码器和服务器;定位卫星终端和探空气球终端之间通过卫星通信端、探空气球通信端相互通信,探空气球终端和地面终端之间通过探空气球通信端、地面通信端相互通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地面终端还包括与编码器相连的显示输出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探空气球终端还包括与探空控制模块相连接的气象检测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象检测传感器包括风速检测传感器、风向检测传感器和温湿度检测传感器,风速检测传感器、风向检测传感器和温湿度检测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探空控制模块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雾霾检测器为CLH-2000型雾霾检测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探空控制模块为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雾霾探测系统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雾霾探测系统,基于定位卫星终端实现针对探空气球终端的点对点定位,利用探空气球终端的移动性,通过设置的雾霾检测器实现对不同大气环境中的雾霾实时检测,具有定位精确、雾霾信息数据及时准确、具有权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21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退火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银杏陈醋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