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挤压式供给润滑油链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1726.2 | 申请日: | 2013-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5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郑月参 | 申请(专利权)人: | 嵊州市特种链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30 | 分类号: | F16H55/30;F16N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施少锋 |
地址: | 3124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挤压 供给 润滑油 链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转动链轮,特别是挤压式供给润滑油链轮。
背景技术
链轮是一种带嵌齿式扣链齿的轮子,用以与节链环或缆索上节距准确的块体相啮合或者是实心或者带辐条的齿轮,与链啮合以传递运动。链轮被广泛的应用于化工、纺织机械、食品加工、仪表仪器、石油等行业的机械传动等。用久之后的链轮,伴随着润滑油含量的降低,往往会出现转动不顺畅,阻力变大,严重的会伴有不正常声响,影响工作效率。需要为链轮添加润滑油,链轮拆卸,润滑油添加等工作,而这些步骤产生了耗时、耗力、工作效率下降等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通过链轮间相互挤压能够自动的、有效的供给润滑油的链轮。
挤压式供给润滑油链轮,包括轮体,轮体由铁质材料制成,轮体的外沿设有均匀分布的轮齿,轮齿之间设有轮齿槽,轮齿槽与轮齿相匹配,其特征在于:轮齿槽上设有润滑包,润滑包与轮齿槽相匹配,润滑包包覆轮齿槽底部,润滑包上表面设有出油孔;润滑包底部连接有输油管,输油管位于轮体内,输油管另一端连接有输油孔,输油孔设于轮体表面,轮体表面吸附有一圈封口环,封口环覆盖输油孔。
优选后,润滑包由CR橡胶制成,CR橡胶具有优异的弹性、可塑性及回复性,实现润滑包受挤压力易形变。
优选后,润滑包呈椭圆球状,受挤压力两边易扩张。
优选后,出油孔孔径小于2mm,防止常态下倒置的润滑包出现漏油。
进一步,出油孔设于轮齿与轮齿槽连接处。
进一步,润滑包分别与输油管及输油孔一一对应。
优选后,封口环为磁铁,实现封口环与轮体之间可相互吸附、可相互脱离。
进一步,轮体中央设有轴孔。
进一步,轴孔直径与封口环内径一致。方便封口环操作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链轮上增设润滑包,避免了人为添加润滑油的工作,有效的降低了工作量,减轻链轮的管理工作。润滑油用尽后,可采用针管轻松向润滑包内添加润滑油,避免对使用中链轮进行拆卸,有效的防止拆卸过程中对链轮造成人为损伤,延长链轮使用寿命,提高链轮的工作效率。润滑包采用CR橡胶制造,润滑包上的出油孔孔径小于2mm,能够避免常态下倒置的出油孔出现漏油;而由于CR橡胶又是一种弹性良好、可塑性强的橡胶,所以润滑包在挤压状态下孔径端橡胶膨胀,孔径增大,润滑油被直接添加到轮齿上,实现自动润滑的效果,链轮工作效率高,工作持续性强。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简便、使用方便、投入成本低、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挤压式供给润滑油链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挤压式供给润滑油链轮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1中I处的放大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与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挤压式供给润滑油链轮,包括轮体1,轮体1由铁质材料制成,轮体1的外沿设有均匀分布的轮齿2,轮齿2的齿廓为渐开线,轮体1中央设有轴孔9。轮齿2之间设有轮齿槽3,轮齿槽3上设有润滑包4,润滑包4由CR橡胶制成,CR橡胶具有优异的弹性、可塑性和回复性,在受挤压力下易发生形变;润滑包4呈椭圆球状,中间较两边凸起,受挤压力时,两边易扩张而膨胀。润滑包4与轮齿槽3相匹配,润滑包4包覆轮齿槽3底部,润滑包4一端设有出油孔7,出油孔7设于轮齿2与轮齿槽3连接处,润滑油从润滑包4内流出可直接附着于轮齿2上;出油孔7孔径小于2mm,出油孔7孔径设置较小,可以防止常态下倒置的出油孔7发生漏油,同时受挤压力作用后出油孔7端橡胶受力膨胀,出油孔7孔径扩张,润滑油易被挤出润滑包4。润滑包4底部连接有输油管6,输油管6位于轮体1内,输油管6另一端连接有输油孔8,输油孔8设于轮体1表面,润滑包4分别与输油管6及输油孔8一一对应。输油孔8孔径及输油管6管径为3mm与针头相匹配,采用针管可轻松向润滑包4内添加润滑油。轮体1表面吸附有一圈封口环5,封口环5覆盖输油孔8;封口环5为磁铁,封口环5内径与轴孔9直径一致,简单的吸附可将封口环5连接于轮体1表面,覆盖输油孔8实现封口,同时手动便可拆下封口环5,开始输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嵊州市特种链轮有限公司,未经嵊州市特种链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17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接触式双锥头自动对中系统
- 下一篇:一种油脂添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