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示踪剂投放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18771.2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98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夏兵兵;陈亮;高为壮;丁小闯;胡海星;王涛;赵小龙;赵敬川;吴炫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00 | 分类号: | E02D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1009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示踪剂 投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示踪剂投放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野外地质勘查中,地下水在岩土体中的流动速度和流动方向是地质勘查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对于地下水的流动研究主要通过钻探竖井,向竖井内投放示踪剂,通过示踪剂的浓度变化和示踪剂流动方向来判断地下水流动的速度大小和流动方向。
基于现场钻探深度较大的细小钻孔,普通的示踪剂投放此时就非常不方便使用,会存在灌入导管的示踪剂排量无法控制,而且不能均匀投放的情况,从顶到底匀投放示踪剂是长久以来野外地质勘察比较难以实现的工程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以控制示踪剂排量大小,又可以不间断均匀投放的新型的示踪剂投放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示踪剂投放管,包括一根塑胶水管,在塑胶水管一端连接一个中空的投放控制装置,所述塑胶水管的管口覆盖投放控制装置的上部通口,在投放控制装置的上部通口内设置一根带有细针的横梁杆,所述细针朝向远离塑胶水管的一侧,在投放控制装置的下部通口内设置塑胶薄膜,塑胶薄膜位于细针下方,设置牵引重物悬挂在投放控制装置下端面。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投放控制装置为圆柱形结构。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投放控制装置的上部通口和下部通口均为圆形通口。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细针位于塑胶薄膜中心位置的上方。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踪剂投放管,通过将本装置逐渐放入水中,使装置内外产生水位差,内部水管内水位低于钻孔水位,其底部的塑胶薄膜受到水压作用,水压顶起塑胶薄膜,直至细针戳破塑胶薄膜,释放示踪剂,而圆柱形结构的投放控制装置在水中可以减小被水流的冲击的力量;投放控制装置的上部通口为圆形通口,是为了更好的让塑胶水管中示踪剂流入投放控制装置,而细针位于塑胶薄膜中心位置的上方,可以帮助细针第一时间戳到塑胶薄膜,保证使用成功率,这样的设计结构简单、容易操作,制作成本低,可靠耐用,而且应用面广,适合野外勘察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放置水中的剖视图;
图3是投放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塑胶水管,2-投放控制装置,3-细针,4-横梁杆,5-塑胶薄膜,6-牵引重物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踪剂投放管,包括一根塑胶水管1,在塑胶水管1一端连接一个中空的投放控制装置2,所述塑胶水管1的管口覆盖投放控制装置2的上部通口,在投放控制装置2的上部通口内设置一根带有细针3的横梁杆4,所述细针3朝向远离塑胶水管1的一侧,在投放控制装置2的下部通口内设置塑胶薄膜5,塑胶薄膜5位于细针3下方,设置牵引重物6悬挂在投放控制装置2下端面。
所述投放控制装置2为圆柱形结构。
所述投放控制装置2的上部通口和下部通口均为圆形通口。
所述细针3位于塑胶薄膜5中心位置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踪剂投放管,使用时,首先将示踪剂注入本装置,然后将本装置放入钻孔直至水中,达到一定深度时,形成水位差,内部水管内水位低于钻孔水位,塑胶水管1内部水压力小于外部,塑胶薄膜5至逐渐内凹直至被细针3刺破,同时匀速上拉塑胶水管1,储存在塑胶水管1内的示踪剂便均匀通过投放控制装置2和其底部破口的塑胶薄膜5投放到水中。
投放控制装置2底部配置的牵引重物6用于提供整体装置下沉的外力,由于水管内水位低于外部及其他因素,光靠本装置自身的重量难以下沉,牵引重物6可进一步稳定本装置,避免水流湍急而影响下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87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