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清晰度传感器式过程成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18301.6 | 申请日: | 2013-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6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璞;孙旭光;张孝勇;刘彦鹏;谭袖;贾嘉;王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02 | 分类号: | E02D1/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李广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晰度 传感器 过程 成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扫描传感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清晰度传感器式过程成像仪。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岩溶是在道路基建领域常遇到的地质现象,由于岩溶作用在岩体内部形成大小不一的空洞,破坏了岩体内部的结构完整性,而成为建筑物地基安全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现有技术中的过程成像仪在道路基建中的岩溶现象的应用,通常采用钻孔的方式,在相邻的孔内分别设置有放射源和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检测值的变化,使用计算机反推模拟钻孔间的岩层变化,然而这种方式存在精度有限,难以准确计算岩溶洞大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扫描精度较高,探测深度较深,并可准确模拟岩溶洞大小的高清晰度传感器式过程成像仪。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清晰度传感器式过程成像仪,包括一根放射源探管、至少一根传感器探管和控制机构;
所述放射源探管和传感器探管均包括探管外管、滑杆、底座组、电机组和容置盒,所述探管外管和滑杆均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探管外管的底部设置有滑杆座,所述探管外管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滑杆同轴固定在所述探管外管的内部、并且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滑杆座和顶盖上;所述底座组包括底座、旋转座和旋转电机,所述底座套接在所述滑杆上并相对滑动,所述旋转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旋转电机控制所述旋转座相对所述底座的转动,所述容置盒固定在所述旋转底座上;所述电机组固定在所述顶盖上,所述滑杆内设置有平衡坠,所述平衡坠通过吊线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吊线与所述电机组传动连接,所述探管外管的顶部均设置有无线接收器,所述无线接收器与所述电机组、旋转电机和容置盒电连接;
所述放射源探管和传感器探管的容置盒内分别设置有放射源和高清晰度传感器,所述放射源探管和传感器探管的无线接收器均与所述控制机构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放射源探管为一根,所述传感器探管为4根,所述传感器探管对称分布在所述放射源探管的四个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滑杆的底部外侧位于所述滑杆座上设置有缓冲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探管外管的底部设置有倒锥形的钻头。
进一步的,所述探管外管的外侧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探管外管为工程塑料探管。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内侧设置有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这样;使用时在道路地基的不同位置钻孔,将放射源探管插入至较为中心的钻孔内,将传感器探管插入至其它位置的钻孔内,控制放射源探管内的放射源固定在某一深度,然后控制传感器探管内的高清晰度传感器旋转对准放射源方位,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完成一次扫描过程,然后调节放射源的深度,完成二次扫描过程;根据不同放射源深度情况下的扫描结果,计算机三维模拟出道路地基的岩溶状况,模拟的结果较为准确,能够反映出熔岩洞的大小、形状和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83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功耗光纤电子封记
- 下一篇:一种触控终端的唤醒方法及触控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