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动搅拌式除尘脱硫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817791.8 | 申请日: | 2013-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7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 发明(设计)人: | 贾绍东;戴桓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绍东 |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B01D47/16 |
| 代理公司: | 沈阳圣群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1 | 代理人: | 王钢 |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皇***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搅拌 除尘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除尘脱硫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厂、矿山、冶金、水泥、化工及城市供暖等燃煤锅炉和各种燃煤窑炉烟气治理用的气动搅拌式除尘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是能源耗费大国,各地环保部门和各地环保工程技术人员都知道,目前我国燃煤锅炉、窑炉烟气脱硫基本上都采用喷淋塔、旋流板塔等脱硫设备进行烟气脱硫治理。
这些脱硫装置基本理论就是雾化脱硫,在塔内设置三层或多层喷头,用大功率循环泵,将脱硫液送到20多米高的脱硫塔上部喷头至上而下往塔底喷射,在引风机的作用下,烟气从塔体下部进入脱硫装置,逆流而上通过多级喷淋区达到雾化脱硫效果。
上述脱硫工艺和脱硫效率都有它的不足和缺点。
以100吨锅炉脱硫塔为例,喷淋至少需要三层,喷头需要几百个,随着运行时间延长,喷头逐渐堵塞、脱硫效率逐渐递减、要想稳定的正常运行,达到排放标准就必须经常检查、定期维护、更换喷头,一年小修三年大修。直接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和消耗,另外需要大功率的循环泵,管径粗、水量大,用足够的泵压和扬程把脱硫液送到20多米高的喷淋层,进行高压喷淋。
上述雾化脱硫装置的缺点和问题:
1、脱硫装置本体高大,制作安装周期长,费用高;
2、喷淋管安装复杂,喷头容易堵塞,需要定期更换保养维修,运行费用大;
3、循环泵电机功率大,耗电多,运行费用大;
4、脱硫效率低、不稳定;
5、雾化脱硫工艺落后是西方先进国家15年前的脱硫技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动搅拌式除尘脱硫装置,目的是取消喷头,减少维护成本,提高除尘脱硫的效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气动搅拌式除尘脱硫装置,包括本体,在本体腔内的中下部设有搅拌发生器,本体下部侧壁上设有烟气入口,搅拌发生器的上方设有进水管,在本体的腔内中上部设有脱水除雾器,脱水除雾器的上方设有反冲洗管,在本体的上部侧壁上设有烟气出口。
搅拌发生器是由壳体及内部的旋转叶片构成。
每个搅拌发生器中心上方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与进水管连通。
脱水除雾器为两层,在每层的上方设有一个反冲洗管。
本体下部侧壁上设有人孔。
人孔的下方设有排污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效果: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运行稳定、可靠,本体小,占地面积小,投资费用少,没有喷头,不用维修,节约大量财力和物力。经过多台多次环保测试20吨以下锅炉(烟气量≤60000m3/h)二氧化硫均为零排放。该设备直径1.7米,高12米,结构简单美观大方。除尘脱硫效率极高,是雾化脱硫不可比拟的新型环保设备。
下面以100吨锅炉为例,对采取喷淋塔、旋流板塔及本实用新型用主要技术指标进行对照,如表1:
结论:本实用新型最高脱硫效率99.9%,二氧化硫接近于0排放。
三种产品运行费用对照表
本实用新型一个采暖期可节省电费74.36万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结构剖示图。
图3是图1中B-B结构剖示图。
图中:1、烟气出口;2、反冲洗管;3、脱水除雾器;4、本体;5、进水管;6、搅拌发生器;7、人孔;8、排污口;9、烟气入口;10、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气动搅拌式除尘脱硫装置,包括本体1,在本体1腔内的中下部设有搅拌发生器6,本体1下部侧壁上设有烟气入口9,搅拌发生器6的上方设有进水管5,在本体1的腔内中上部设有脱水除雾器3,脱水除雾器3的上方设有反冲洗管2,在本体1的上部侧壁上设有烟气出口1。
本实施例搅拌发生器6为四个,搅拌发生器6是由壳体及内部的旋转叶片构成。
每个搅拌发生器6中心上方设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与进水管5连通。脱水除雾器3为两层,在每层的上方设有一个反冲洗管2。
本体1下部侧壁上设有人孔7。
人孔7的下方设有排污口8。
搅拌发生器6的数量根据气动搅拌式除尘脱硫装置处理能力的大小而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绍东,未经贾绍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77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