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纹表面切削液在线自动清洁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17231.2 | 申请日: | 2013-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1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曹峰;王冬林;李亮;罗华权;蒋承君;闫凯;丰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西安三环科技开发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5/04 | 分类号: | B08B5/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100 | 代理人: | 彭冬英 |
地址: | 710077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纹 表面 切削 在线 自动 清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应用于管加工过程中公端螺纹表面切削液在线自动清洁仪。
背景技术
在管螺纹加工过程中,切削液的主要作用为排屑、降低刀具及工件温度的作用。螺纹头从车床内出来后,螺纹表面上会有切削液残留,螺纹在检验、涂敷螺纹脂(或储存脂)前,必须对螺纹表面的切削液作清洁处理,否则以上工序无法进行。
目前国内油套管工厂清洁螺纹表面切削液的方式一般为:先用高压气枪对准螺纹表面反复吹,再用棉纱擦干净。这种清洁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气枪对着螺纹表面吹会使切削液飞溅,污染工作环境,同时切削液会在气流的驱动下沿着螺纹沟槽蔓延,吹净效果不佳。
(2)使用棉纱擦螺纹会造成棉纱的浪费。
(3)以上两道工具均需要手工操作,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线螺纹表面切削液清洁仪,克服国内油套管厂使用手工清洁螺纹表面切削液的缺点,提高清洁质量,省去人工劳动,减轻对工作环境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螺纹表面切削液在线自动清洁仪,包括弧形吸液体(1)、半球形气囊(2)、吸液槽(3)、滚轴(4)、支撑体(5)、液压感应器(6)、滚轴支持板(7)、双管出气筒(8),弧形吸液体(1)上部为弧形下部为长方体型,弧形吸液体(1)内部 设有吸液槽(3),吸液槽(3)与半球形气囊(2)连通,半球形气囊(2)上部与弧形吸液体(1)相连并密封,下部与支撑体(5)相连并密封,弧形吸液体(1)下部与滚轴支撑板(7)通过滚轴(4)相连,滚轴支撑板(7)下端设有液压感应器(6),液压感应器(6)另一端与支撑体(5)相连,支撑体(5)内设有双管出气筒(8),双管出气筒(8)两个出气口与半球形气囊(2)相通,下部排气管道与支撑体(5)中的吸气装置连通。
本实用新型可对油管、套管及钻具螺纹车丝时残留在其表面的切削液进行在线自动清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现有生产线改造。该设备投入使用后可显著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厂自动化生产水平且环保,值得推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油套管螺纹表面残留切削液的在线自动清洁,提高了油套管螺纹加工的自动化生产水平。
2)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克服了人工清洁切削液的缺陷,提高了清洁质量,为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3)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环保的设计理念,对残留切削液进行了收集处理,避免了切削液飞溅的问题,对生产线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各主要部件做详细介绍。
1)液压感应器6
如图1所示,液压感应器6连接本仪器上下两部分。液压感应器6内设有感应装置,当油套管触发感应装置后,液压感应器6会起升或下降。当油套管进入感应区域后,液压感应器6会伸长一定距离,并驱使弧形吸液体1、半球形气囊2、滚轴4、滚轴支撑板7一起向上运动,直至弧形吸液体1紧贴油套管螺纹表面。当油套管旋转两周(约6秒)以后,液压感应器6伸长部分复位,油套管离开工作区域。
2)滚轴支撑板7
滚轴支撑板7为一长方体,其宽度与弧形吸液体1一致,长度略短于弧形吸液体1。滚轴支撑板7下部与液压感应器6相连,上部通过滚轴4与弧形吸液体1相连。
3)滚轴4
滚轴4为一圆柱形钢轴,其通过卡扣将弧形吸液体1与滚轴支撑板7相连并能使弧形吸液体1绕着滚轴4小幅度旋转。
4)吸液槽3
吸液槽3为一矩形槽,位于弧形吸液体1内部,与半球形气囊2连通。
5)弧形吸液体1
弧形吸液体1上部为弧形下部为长方体型结构。其内部为空心槽及吸液槽3。弧形吸液体1下部中间通过滚轴4与滚轴支撑板7相连。
6)半球形气囊2
半球形气囊2为可伸缩橡胶材料,上部与弧形吸液体1相连并密封,下部与支撑体5相连并密封。通过半球形气囊2,吸液槽3与双管出气筒8形成气体、液体流动通道。
7)双管出气筒8
双管出气筒8上部有两个开口管道,与半球形气囊2相通。下部有一排气管,该排气管与吸气设备相连。
8)支撑体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西安三环科技开发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西安三环科技开发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72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