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提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16424.6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8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冲 |
主分类号: | A45C3/00 | 分类号: | A45C3/00;A45C1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提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提包,尤其涉及一种带报警装置的手提包。
背景技术
手提包是人们出行的必备携带品,其造型也越来越时尚、漂亮。各式各样的手提包满足着人们的不同出行需求。然而,市面上的手提包大多只注重其外表造型设计和使用功能,却忽略了其防盗功能设计。因而经常会出现在公共场所包被打开,东西被盗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要提供一种带报警装置的手提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提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提包包括包体、翻盖和手提带,包体为上小下大、底面呈矩形和上面开口的梯形台状结构,包体上面开口处设置拉链,翻盖为下部为圆角的矩形盖面,翻盖设置于包体正面中上部居中位置且上边与包体背面上部连接,在翻盖中间靠下位置设有磁性扣件,在包体上设置与磁性扣件相配合的铁制扣件,手提带设置于包体上方且左右两端头与包体上部左右位置连接,所述的手提包还设置防盗报警装置,防盗报警装置安装在包体夹层内,防盗报警装置包括声音报警器、单向可控硅、电阻、干簧管、硅二极管、开关和电源,干簧管设置在铁制扣件背面,干簧管与电阻串联构成第一串联电路,声音报警器与单向可控硅串联构成第二串联电路,第一串联电路与第二串联电路并联后再与开关和电源串联连接,硅二极管连接在第一串联电路和第二串联电路之间,第一连接点在第一串联电路的干簧管与电阻之间,第二连接点在第二串联电路的单向可控硅上。
本实用新型巧妙利用了现在技术中的手提包广泛使用的磁性扣件,磁性扣件既能用于盖面与包体的闭合,又能作为激发报警电路的磁铁,干簧管设置在铁制扣件背面,在正常状态下,手提包处于闭合状态,磁性扣件和铁制扣件相互吸合,铁制扣件背面的干簧管与磁性扣件靠近,在磁场作用下,单向可控硅内部常开触点被磁化吸合,单向可控硅无触发电压而阻断报警电路,声音报警器不工作。在盗窃发生时,窃贼会打开手提包的翻盖,在这种情况下,磁性扣件离开干簧管,于是干簧管的两触点就会因失去磁力作用而断开,电源通过电阻和硅二极管给单向可控硅提供一触发电压,单向可控硅接通,声音报警器开始通电工作,发出报警声,阻止盗窃行为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防盗报警装置电路图
图2为手提包正面图
其中:E为电源,Y为声音报警器,K为开关,SCR为单向可控硅,D为硅二极管,R为电阻,J为干簧管,1为手提带,2为翻盖,3为包体,4为磁性扣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2,手提包包括包体3、翻盖2和手提带1,包体3为上小下大、底面呈矩形和上面开口的梯形台状结构,包体3上面开口处设置拉链,翻盖2为下部为圆角的矩形盖面,翻盖2设置于包体正面中上部居中位置且上边与包体3背面上部连接,在翻盖2中间靠下位置设有磁性扣件4,在包体上设置与磁性扣件4相配合的铁制扣件,干簧管设置在铁制扣件上,手提带1设置于包体3上方且左右两端头与包体3上部左右位置连接。
防盗报警装置安装在包体夹层内,参见附图1,防盗报警装置包括磁性扣件4、声音报警器Y、单向可控硅SCR、电阻R、干簧管J、硅二极管D、开关K和电源E,干簧管J设置在铁制扣件背面,干簧管J与电阻R串联构成第一串联电路,声音报警器Y与单向可控硅SCR串联构成第二串联电路,第一串联电路与第二串联电路并联后再与开关K和电源E串联连接,硅二极管D连接在第一串联电路和第二串联电路之间,第一连接点在第一串联电路的干簧管J与电阻R之间,第二连接点在第二串联电路的单向可控硅SCR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冲,未经王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64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