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音频无线传输音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16098.9 | 申请日: | 2013-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2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邓英韬;彭永林;徐力;黄宁;陈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天键光电显示技术研发中心;中山市装备制造业科技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R5/00 | 分类号: | H04R5/00;H04R5/04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尹文涛 |
地址: | 5284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音频 无线 传输 音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音频无线传输音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音响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音响装置需要分布在不同的位置才能形成较好的音响效果。这种“分布式”音响的音频传输系统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来安装与配置,也可以采用多种无线技术来实现。传统的有线连接方式虽然其器材成本较低,但需要预埋连接线,其安装与维护的工程造价较高,使用过程的灵活性与便利性较差。目前,用无线技术传输音频的方法主要有蓝牙、FM、2.4GHz RF、WiFi、红外线等。
音响系统用户的核心需求是音频信号传输质量与操作的便利性。随着现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普遍带有无线蓝牙功能,并支持标准蓝牙音频传输,给人们使用不同蓝牙娱乐终端产品连接到蓝牙音频接收装置,随时播放欣赏音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蓝牙已成为无线音频传输技术中最主要也是最便利的方式,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装置把音乐播放到蓝牙音频接收端如蓝牙耳机、蓝牙音响上欣赏音乐已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
蓝牙AV传输应用层协议包括A2DP传输与AVRCP控制,已经 成为智能手机普遍支持的蓝牙音频传输协议标准。但是现阶段使用蓝牙技术传输音频只能点对点传输,无法实现对“分布式”接收音响进行“广播式”发射,也就是说多个蓝牙接收端并不能同时接收同一个蓝牙音源主端设备的音频发射。目前仅有通过蓝牙主从音箱转发方式而实现的1对2蓝牙音箱。
如果采取将蓝牙音频转换为FM信号再进行“广播式”发射,各种FM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难以避免,从而造成音频信号的传输失真,降低音响效果。而如果将蓝牙转换为某种自定义协议的2.4GHzRF数字“广播式”发射,不仅硬件成本会趋高,更由于蓝牙与其它多种无线传输技术都共同使用2.4GHz附近的ISM频段,如WiFi、Zigbee、数字无绳电话等,在一定空间内的同频段射频信号过多时也容易产生互相干扰。
利用红外线信号进行音频传输,可以实现“广播式”发射与“分布式”接收。其优点是成本低、私密性好、没有无线电信号相互干扰,对传输空间外的环境不会造成任何破坏,不会存在系统之间的那种相互干扰。由于红外线音频传输的功耗偏大,传输路径间不能有任何遮挡物等缺点,导致红外技术难以应用于便携式个人终端装置之间的音频传输。但如果将红外音频传输技术应用到位置相对固定且有电源供电的“分布式”音响装置系统,则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的一面,并规避其主要缺点。
将蓝牙音频信号转换成红外音频信号,然后再进行广播式发射,实现不同位置的多个音响装置同时接收同一个音源发出的无线音频, 可以充分利用蓝牙音频播放音源与各种操作的便利性,实现用蓝牙手机对音响装置的播放功能随时进行各种控制。
此外,LED照明已普遍应用于家庭、公司、商场等场合,将照明功能与音响功能相结合,可实现一种具备LED照明功能的无线红外音响装置。虽然已有LED照明与声音播放结合的实用新型,但相关实用新型都没有提出解决“分布式”无线音响同时接收来自同一智能手机端音源的播放声音的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无线音频传输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取蓝牙与红外音频传输技术组合应用,能够既可以支持标准主端音源设备的蓝牙音频播放,又能够实现多个音响接收端装置同时接收的音频无线传输音响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音频无线传输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音频转换装置1,包括外壳10,所述的外壳10内设有用于接收蓝牙信号发射装置发出的蓝牙信号的蓝牙信号接收装置101,所述的蓝牙信号接收装置101上连接有将蓝牙信号转换为红外调制信号的信号处理装置102,所述的信号处理装置102上连接有用于发射红外调制信号的红外信号发射装置103,所述的外壳10内设有为所述的蓝牙信号接收装置101和所述的信号处理装置102以及所述的红外信号发射装置103提供电源的第一电源装置10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天键光电显示技术研发中心;中山市装备制造业科技研究中心,未经中山天键光电显示技术研发中心;中山市装备制造业科技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60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鼻罩
- 下一篇:一种地下水管防漏防爆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