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直径陶瓷压轮外径批量抛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15730.8 | 申请日: | 2013-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0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苏永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永佳超硬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04 | 分类号: | B24B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56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径 陶瓷 外径 批量 抛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硬耐磨陶瓷材料抛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瓷管或轮的外径抛光工装,特别涉及一种大直径陶瓷压轮外径批量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客户对硬质陶瓷成型产品零部件的表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超硬耐磨材料制造企业必须进一步提高表面质量以满足人们的需要,这是因为硬质耐磨成型产品的表面质量不仅使工件更美观,而且能够增强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减少运转阻力,降低了由于局部过载而产生裂纹和脱落的危险等。为了获得镜面级陶瓷零部件表面,后续的抛光整形加工方法与技术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工艺;目前外表面抛光主要由手工操作和机械抛光完成,不仅效率低(用时约占整个零部件制造时间的40%-50%),劳动强度大,而且难于保证形面精度和稳定的抛光品质。鉴于现有抛光方式效率低、质量低和成本高等方面的缺点,研究针对零部件外表面抛光的高效、高表面质量批量抛光方法及装置,对于提高超硬耐磨陶瓷零部件的制造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人员研究了很多抛光方法和装置,如机械抛光方法及装置:主要采用抛光轮、抛光轴和抛光砂轮等进行抛光,磁流变抛光方法及装置:主要采用磁流变液流经模具曲面进行抛光,另外还有气囊抛光、超声抛光、超声波-电化学(电解)抛光、机械复合抛光等。在这些方法及装置中,一方面是技术装置应用的复杂程度限制了相关装置的应用;另一方面是抛光的生产效率与操作流程导致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再次是存在零部件表面的形面精度和稳定的抛光品质等缺陷;方法及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对环境有污染等因素,都没有在陶瓷零售部件外表面抛光中得到很好应用。
现有技术中,专利CN102990523A,一种基于工具导向的磨粒流喷涌式抛光装置,。公开了磨粒流导向球头上的狭缝喷涌而出,通过磨粒流对模具自由曲面抛光的技术,但是大量陶瓷超硬耐磨零部件的批量抛光生产尚有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直径陶瓷压轮外径批量抛光装置,通过设计简单的抛光工装,使用特定桨料作用抛光媒介,实现超硬耐磨零部件外表面的批量抛光,从而解决了现有方法和技术复杂与高成本问题;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抛光精度和成品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直径陶瓷压轮外径批量抛光装置,包括芯棒、下盖板、陶瓷压轮、中模套管、上盖板、螺纹端板、内螺纹、外螺纹、上桨料口、抛光面、下桨料口、定位孔和桨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大直径陶瓷压轮外径批量抛光装置,简称批量抛光装置,其装配顺序为芯棒,下盖板,多个陶瓷压轮,中模套管,上盖板,螺纹端板;所述的陶瓷压轮是待抛光的陶瓷零部件,其数量可装入多个并充满中模套管为止,所述中模套管的长度决定了待抛光陶瓷零部件的批量;所述的芯棒一端带有圆形档板,另一端带有外螺纹,所述芯棒的外螺纹一端中心带有定位孔;所述的外螺纹与螺纹端板上的内螺纹相匹配;所述的螺纹端板为一环状内螺纹件,用于固定整体批量抛光装置;所述的上盖板与所述的下盖板结构完全相同,分别装配在所述的中模套管的上、下两端,所述的上盖板和所述的下盖板外侧设置有圆形凸台,用于与桨料压送设备密封对接;所述的上盖板和所述的下盖板内侧设置有圆形凹台,所述的凹台直径与中模套管外径匹配,所述的上盖板和所述的下盖板设置有沿圆周分布的上桨料口和下桨料口,所述的上桨料口与下桨料口为圆形通孔,均匀分布在中模套管内侧面与陶瓷压轮外表面所限定的区域内,所述桨料口的孔径略大于桨料通道宽度;所述的桨料口的位置为所述的陶瓷压轮外径与中模套管内径之间所形成的圆环上,此圆环空间是桨料流动通道,通过桨料的流动磨擦作用,实施对陶瓷压轮外表面的抛光;所述中模套管为一管状结构模件,其外径与上盖板和下盖板尺寸匹配,其内径与上桨料口和下桨料口外边缘线匹配,长度模量与陶瓷压轮的尺寸匹配。
所述的批量抛光装置,装配完成后,安装到桨料压送设备上,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与压送设备接口密封对接,通过桨料压送设备将桨料在一定 压力下,以确定的速度压送进入桨料口,并在批量抛光装置中来回压送桨料,直到对批量陶瓷压轮外表面抛光附合要求为止,所述的桨料压送的压力与压送的速度可控,压送桨料的方向可控。所述的桨料压送流动路径是:
方向1:桨料仓A、桨料管道A、下桨料口、中模套管与陶瓷压轮外表面形成的环腔、上桨料口、桨料管道B、桨料仓B;
方向2:桨料仓B、桨料管道B、上桨料口、中模套管与陶瓷压轮外表面形成的环腔、下桨料口、桨料管道A、桨料仓A;
桨料组成及配比:
金钢石微粉:50--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永佳超硬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永佳超硬耐磨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57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磨齿形夹具
- 下一篇:一种陶瓷管内表面磁流变抛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