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排式烟塔合一烟气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15555.2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1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欢;王民发;郎凤娥;韩森;郎鹏德;张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蓝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2 | 分类号: | F23J15/02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 |
地址: | 034016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排式烟塔 合一 烟气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硫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直排式烟塔合一烟气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脱硫设备,一般采用脱硫塔经净烟管道、挡板门、混凝土烟道与混凝土烟囱相连接,进行烟气脱硫,但是上述设备长时间使用具有以下缺点:
1、脱硫后净烟气具有腐蚀性,对脱硫尾部烟道的挡板门、膨胀节等设备具有较高的防腐蚀要求,且该类设备必须保证能够正常使用,一旦出现设备故障,则影响到整套脱硫装置的稳定运行;
2、脱硫后净烟气需经过脱硫塔尾部烟道返回到烟囱排放,对混凝土烟道及烟囱具有腐蚀性,要求对原有烟囱进行防腐,增加工程建设费用,如果不进行烟囱防腐,则具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3、脱硫后净烟气内含有大量的饱和水蒸汽,这部分烟气经烟囱直接排入大气,水资源浪费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省去原有的混凝土烟道及烟囱,挡板门、膨胀节等设备,故障率低、成本低的直排式烟塔合一烟气脱硫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直排式烟塔合一烟气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塔,所述脱硫塔顶部与直排烟囱相连通,所述脱硫塔顶部和直排烟囱内部均设置有多层除雾装置;
所述除雾装置包括支撑梁和叶片,多个叶片并排设置,并通过支撑梁固定在一起,所述叶片为折流板型。
所述脱硫塔的顶部内壁和直排烟囱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玻璃鳞片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脱硫塔直接与直排烟囱相连通,省去了原有的混凝土烟道及烟囱,挡板门、膨胀节等设备,可降低工程投资费用及设备投资费用;同时由于混凝土烟道及烟囱,挡板门、膨胀节等设备防腐要求较高,省去这些设备有助于减少设备故障率,消除安全隐患,保证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脱硫塔和直排烟囱内均设置有多层除雾装置,有效捕集净烟气内含有的水蒸汽,降低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本实用新型脱硫塔顶部内壁和直排烟囱内壁上均设置有玻璃鳞片层,其具有很高的粘结力、抗渗透性以及优良的耐腐蚀性与抗老化性,可对直排烟囱起到良好的防腐蚀保护作用,同时可以避免水蒸气的扩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脱硫塔,2为直排烟囱,3为除雾装置,4为支撑梁,5为叶片,6为玻璃鳞片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直排式烟塔合一烟气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塔1,所述脱硫塔1顶部与直排烟囱2相连通,所述脱硫塔1顶部和直排烟囱2内部均设置有多层除雾装置3;
所述除雾装置3包括支撑梁4和叶片5,多个叶片5并排设置,并通过支撑梁4固定在一起,所述叶片5为折流板型。
所述脱硫塔1的顶部内壁和直排烟囱2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玻璃鳞片层6。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经脱硫塔1脱硫后的净烟气经直排烟囱2排放到大气,在此过程中净烟气经多层除雾装置3进行除雾处理,其中除雾装置3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除雾装置3主要由支撑梁4和多个叶片5构成,多个叶片5并排设置,并通过支撑梁4固定在一起,且叶片5采用折流板型,使相邻两个叶片5之间形成折流通道,净烟气上升进入折流通道,在惯性力及离心力的作用下,能够有效捕集净烟气中大颗粒水雾,凝结形成水滴掉落在吸收塔内,从而降低水资源浪费。
同时为了防腐蚀效果,延长脱硫塔和直排烟囱的使用寿命,采用在脱硫塔1的顶部内壁上和直排烟囱2的内壁上设置玻璃鳞片层6,其具有很高的粘结力、抗渗透性以及优良的耐腐蚀性与抗老化性,可对直排烟囱起到良好的防腐蚀保护作用,同时还可以避免水蒸气的扩散。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得各种变化,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蓝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山西蓝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55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中小型煤粉工业锅炉的循环制粉系统
- 下一篇:一种锅炉往复炉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