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榨油机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11298.5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5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杨东生;杨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油市丹阳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3/10 | 分类号: | B01F13/1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罗韬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榨油机 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融合器,具体涉及一种榨油机融合器。
背景技术
榨油机就是指借助于机械外力的作用,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机器。可分为家用榨油机、水压机制油机、螺旋制油机、新型液压榨油机、高效精滤榨油机。榨油机原料,也就是油料作物按照种类分为植物原料和动物原料,在一般生产过程中,我们主要以植物原料为主。而植物原料又分豆科类、籽科类和麻科类,尤其在橄榄果榨油时,需要对其进行粉碎、搅拌融合,在操作过程,现有技术中的榨油机融合器搅拌融合效果差,通常无法将待榨油物粉碎及搅拌融合完全,这样导致生产效率低,且在与下一步工序衔接过程中,连续性差,同时影响下一步工序的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榨油机融合器,以期待解决现有技术中榨油机融合器工作效率低,搅拌融合效果差,工序衔接不顺畅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榨油机融合器,包括机架、上腔体,所述上腔体设置在所述机架上;还包括下腔体和进料腔体;所述下腔体设置在所述上腔体下方,所述进料腔体设置在所述下腔体下方;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下腔体与所述进料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上腔体内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所述下腔体内设置有第二搅拌机构;所述第一搅拌机构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二搅拌机构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上腔体外部,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上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板;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下腔体外部,所述下腔体与所述第二电机之间设置有下腔体密封板。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进料腔体内设置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所述进料腔体外部。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搅拌机构与所述第二搅拌机构结构相同。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搅拌机构包括螺旋搅拌杆,所述螺旋搅拌杆上设置有螺旋搅拌片;所述螺旋搅拌杆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螺旋搅拌杆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螺旋搅拌杆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二密封板设置在所述机架外侧。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用于打开第一隔板的把手,所述把手上连接有把手拉杆。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连杆,所述输送连杆上设置有用于将物料输送至出料口的螺旋片;所述输送连杆一端连接短轴,所述短轴连接传矩轴,所述传矩轴连接第三电机。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输送连杆另一端设置有波纹状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接通至出料口。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下腔体与所述进料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隔板打开或关闭的电控开关,所述电控开关连接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控开关。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下腔体上与所述下腔体密封板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下腔体第二密封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级搅拌融合机构,同时设置进料腔体与下一台单击有效衔接,不仅提高了搅拌融合效率,提高了出油率,同时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密封板,可以防止粉碎的物料漏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油市丹阳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油市丹阳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12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