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仰拱环向中埋式止水带定位保护端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7516.8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4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赵春杰;赵宇;党麦燕;杨永兴;林定权;缪国亿;张义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苗峻 |
地址: | 250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仰拱环 中埋式 止水带 定位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仰拱环向中埋式止水带定位保护端模,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隧道仰拱施工中,其环向施工缝的防水主要依靠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常规施工中,是将仰拱环向中埋式止水带弯成“L”形固定于端模,但该种方式在仰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易造成止水带移位,拆模后需将止水带凿出、固定;同时,止水带后续处理过程中、下档仰拱爆破开挖过程中均易损坏止水带,从而失去止水作用。环向中埋式止水带安装位置不准确、损坏等极易导致隧底冒水,影响工程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保证环向中埋式止水带定位准确、防止施工过程中止水带损坏的隧道仰拱环向中埋式止水带定位保护端模。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隧道仰拱环向中埋式止水带定位保护端模,包括上部钢模、下部钢模,其特征是:所述下部钢模(1)上设有凹槽,下部钢模的上端对应所述凹槽的开口侧设有卡槽,环向中埋式止水带的一端设置在下部钢模的凹槽内,所述上部钢模的下端卡设在下部钢模的卡槽内,所述上部钢模和下部钢模通过设置在后部的支撑结构固定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中,环向中埋式止水带的一端设于下部钢模的凹槽内并通过支撑结构夹紧于上部钢模和下部钢模之间,能保证止水带定位准确,同时所述凹槽也起到保护环向止水带的作用,施工过程中能防止止水带损坏。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模板安装、加固以及拆模简易,能保证环向中埋式止水带准确定位,并在施工过程中能防止止水带损坏,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此外,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操作灵活简便,成本较低,可在隧道施工中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I剖视示意图;
图3是下部钢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下部钢模,2是上部钢模,3是支撑结构,4是环向中埋式橡胶止水带,5是仰拱混凝土,6是凹槽,7是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隧道仰拱环向中埋式止水带定位保护端模,其包括上部钢模2、下部钢模1、支撑结构3。所述上部钢模2和下部钢模1均为钢板焊制。所述下部钢模1的上部设有凹槽6,在下部钢模1的上端对应凹槽6的开口侧设有卡槽7,环向中埋式橡胶止水带4的一端安装在下部钢模1的凹槽6内。上部钢模2的下端卡设在下部钢模1的卡槽7内。所述上部钢模2和下部钢模1通过设置在钢模后部的支撑结构3固定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下部钢模1设于施工完成的初期支护表面上,然后将环向中埋式橡胶止水带4的一半安装在下部钢模1的凹槽6中,随后将上部钢模2安装在止水带的上部,其下端设置在下部钢模1的卡槽7内,环向中埋式橡胶止水带4夹于两块钢模之间,最后利用支撑结构3将上部钢模2和下部钢模1固定为一体。仰拱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环向中埋式橡胶止水带4的另一半埋于仰拱混凝土5中。
仰拱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首先将上部钢模2拆除,下部钢模1待下档仰拱开挖完成后拆除,起到保护橡胶止水带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部分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75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