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报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7123.7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6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罗明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08 | 分类号: | G08B13/08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彭家恩;陈俊斌 |
地址: | 中国香港新界荃湾大***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报警器。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0920008955.6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报警器”,如图1所示,包括报警器本体1、磁控开关2和底盘3,报警器本体1设置在底盘3上,磁控开关2包括磁簧21的磁铁22;报警器本体1设有报警电路,报警电路包括由磁簧21的磁铁22组成的开门传感器的报警触发电路,磁簧21固定安装于布警的入门框边,磁铁22固定安装于布警的入门扇边,磁簧21与报警器本体1信号连接;并且报警器本体1采用密码设计有效地阻止未经允许的人进入室内。当被允许进入室内的人外出开门时,由于磁簧21及其配对的磁铁22组成的开门传感器的报警触发电路被触发,引起报警器本体1报警。
此外,对于双扇门,如防蚊窗门,则上述报警器不方便实现双扇门上均安装与报警器本体1有信号连接的磁控开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报警器,包括报警电路、报警触发电路、扩展报警触发电路和延时电路;
报警触发电路产生报警触发信号并发送至报警电路;
扩展报警触发电路产生扩展报警触发信号并发送至报警电路;
延时电路产生延时信号并发送至报警电路。
报警触发电路包括第一磁控开关,第一磁控开关与报警电路信号连接。
扩展报警触发电路包括第二磁控开关,第二磁控开关与报警电路信号连接。
延时电路包括延时开关,延时开关与报警电路信号连接。
报警电路包括报警发生电路、控制电路和供电电路;
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供电电路的输出端、报警触发电路的输出端、扩展报警触发电路的输出端和延时电路的输出端耦合,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报警发生电路的输入端耦合。
报警发生电路是声报警发生电路、光报警发生电路或声光报警发生电路。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报警器向用户提供了可同时应用于双扇门上的报警触发电路和扩展报警触发电路,还提供了可应用于室内的延时电路,当室内人外出时,先触发延时电路,再触发报警触发电路和扩展报警触发电路,由于报警电路获取延时信号后延时报警,在延时报警时间内,外出开门不会导致报警电路响报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报警器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报警器电路原理框图;
图3为本申请报警器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报警器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提供的报警器包括报警电路1、报警触发电路2、扩展报警触发电路3和延时电路4,本申请报警器的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报警器的组成结构如图3所示。
报警电路1包括报警发生电路11、控制电路12和供电电路13,报警发生电路11的输入端与控制电路12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报警发生电路11可以是声报警发生电路、光报警发生电路或光声报警发生电路,本实施例采用声报警发生电路,具体是蜂鸣器;控制电路12主要是由CPU芯片组成的电路,用于控制报警发生电路11报警,CPU采用EM78P154N芯片;供电电路13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12的输入端信号连接,用于向控制电路12供电。
报警电路1还包括键盘输入电路(图中未标示),键盘输入电路用于报警器的布警、解除布警、提醒和智能修改密码,分别与申请号200920008955.6公开的“一种报警器”中的布警、解除布警、提醒和智能修改密码的方式类同,请参考申请号200920008955.6公开的“一种报警器”。
报警电路1指报警器本体5,报警器本体5包括键盘(图中未标示),本实施例中的键盘的功能和结构与申请号200920008955.6公开的“一种报警器”中的键盘的功能和结构类同不作赘述,报警器本体5采用有低电指示的9V电池作为电源。电池仓门和面板、底壳都设有密封硅胶圈,以防水进入,报警器本体5直接放置在底座6上,底座6采用螺丝钉固定安装在布警的入门框7边,如:采用螺丝钉固定安装、采用绑带固定安装或采用3M胶粘贴辅助固定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霖有限公司,未经杰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71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