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快速自动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5675.4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2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黎;潘志成;房湫洁;陈元维;陈琛;费功全;李勇;陈春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天水务集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廖曾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快速 自动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污水快速自动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紧缺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而另一方面,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人们迫切需要能有一种污水处理装置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快速自动处理污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自动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污水快速自动处理装置,由主体、水泵、气源机、净化剂桶、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第三反应室、污泥仓、第四反应室和净化剂添加系统几部分组成,主体顶部设置第一反应室,第一反应室底部为第二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外壁与主体内壁构成的空间为第三反应室,第三反应室上部设置清水槽,第三反应室内壁设置匀流器,第二反应室和第三反应室的底部为漏斗形污泥仓,污泥仓的中心底部设置污泥排放管,污泥仓外壁与主体内壁构成的空间为第四反应室,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应室下部设置滤网,上部设置一级张力床,张力床的顶部中心设置悬浮物导流管,清水槽底部设置清水内外导流管,第四反应室设置膜组件,膜组件与气源机连通;水泵、气源机、净化剂桶与功能管连通,功能管末端深入至第一反应室底部中央。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管内设置磨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管末端设置压力矢枪。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管内部设有供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反应室底部设置减压导流罩。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反应室外壁设有过滤网罩。
进一步地,所述张力床内部填充圆球状床体填料,填料直径为40mm-60mm。
进一步地,所述滤网和过滤网罩为纤维束滤网。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快速的处理污水,所花人力少,所需运行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气源机,2水泵,3净化剂桶,4功能管,5清水槽,6第二反应室,
7悬浮物导流管,8张力床,9第一反应室,10压力矢枪,11滤网,12匀流器,
13第三反应室,14过滤网罩,15主体,16减压导流罩,17清水内外导流管,18污泥仓,19膜组件,20污泥排放管,21第四反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污水快速自动处理装置,主体为圆塔式结构,主体15顶部设置第一反应室9,第一反应室9下部设置滤网11,上部部设置张力床8,张力床8上部中央设置悬浮物导流管7,第一反应室9底部为第二反应室6,第二反应室6外壁与主体15内壁构成的空间为第三反应室13,第三反应室13上部设置清水槽5,第三反应室13内壁设置匀流器12,清水槽5的底部设有清水内外导流管17。气源机1、水泵2、净化剂桶3与功能管4相连通,功能管4的末端深入至第一反应室9的底部中央,第二反应室6和第三反应室13的底部为漏斗形污泥仓18,污泥仓18的中心底部设置污泥排放管20,污泥仓18外壁与主体15内壁构成的空间为第四反应室21,第四反应室21设置膜组件19,膜组件19与气源机1连通。
功能管4内设有磨锉弹簧和供气管,功能管4末端设置压力矢枪10,压力矢枪10把污水以高压、高速、旋转方式射入第一反应室9中。
张力床8内部填充圆球状床体填料,填料直径为40mm-60mm,所述的床体填料为聚四氟乙烯塑料或玻璃球、珠等耐磨耐腐蚀材料。
第二反应室6底部设有减压导流罩16,而第二反应室外壁设有过滤网罩14。
净化剂桶3通过污水进水及净化剂的相对流速而形成的负压以实现净化剂自动定量加入,实现自动控制。对不同的污水可以选择不同的净化剂(如硅藻精土、氯铁盐类、大分子絮凝剂等)以适应净化工艺要求,达到快速处理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天水务集团股份公司,未经海天水务集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56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