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气瓶泄水防喷观察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5169.5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8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义;张晓宇;吴敌;韩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渤海装备辽河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3/00 | 分类号: | F17C13/00 |
代理公司: | 盘锦辽河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6 | 代理人: | 吴洪举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泄水 观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及海洋平台压缩空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瓶泄水防喷观察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船舶和海洋平台上的空气瓶泄水都是通过将空气瓶上的泄水管路连至一个较小尺寸的便于观察空气瓶内凝水泄放情况的敞口漏斗内,再将漏斗连至舱底或污油水舱。由于船舶和海洋平台上大部分空气瓶泄水都是依靠瓶内的空气压力将凝水压出气瓶,所以在排水时大量的含油凝水会和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一起高速排至泄水管路上的敞口漏斗内,排出的含油凝水到达漏斗内壁时在自身较大的冲击和压缩空气的推动双重作用力下往往会四处飞溅,从而影响船舶和海洋平台上的人员工作和机器运行环境,并容易造成各种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气瓶泄水防喷观察器装置,该装置实现了既能观察空气瓶内凝水泄放情况,又能防止泄放时观察处所被含油凝水四处喷溅的问题,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效果好,不影响船舶和海洋平台上的人员工作和机器运行环境,有效地避免了由于空气瓶泄放出的油水四处喷溅的各种危险。克服了现有空气瓶内凝水泄放时四处喷溅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瓶泄水防喷观察器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由上筒体、中筒体和下筒体组成,筒体设计为中间细、两端粗的形状,其中上筒体最粗,中筒体最细;导管下端插入上筒体中并通过嵌入观察窗玻璃的压盖将导管与上筒体之间密封,导管下端外壁上开有小孔,导管下端连接喷嘴。
上筒体侧壁上连接有通过嵌入观察窗玻璃密封的接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既能观察空气瓶内凝水泄放情况,又能防止泄放时观察处所被含油凝水四处喷溅的问题,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效果好,不影响船舶和海洋平台上的人员工作和机器运行环境,有效地避免了由于空气瓶泄放出的油水四处喷溅的各种危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连接有接管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空气瓶泄水防喷观察器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由上筒体3、中筒体5和下筒体6组成,筒体设计为中间细、两端粗的形状,其中上筒体3最粗,中筒体5最细;导管1下端插入上筒体3中并通过嵌入观察窗玻璃2的压盖8将导管1与上筒体3之间密封,导管1下端外壁上开有小孔7,导管1下端连接喷嘴4。上筒体3侧壁上可连接有通过嵌入观察窗玻璃2密封的接管9。
空气瓶泄水时释放的具有一定压力的空气和含油凝水进入装置后,一很小部分通过导管1上的两只小孔7流入上筒体3内,使筒体内压力升高(超过大气压),剩余全经由导管1进入喷嘴4,在喷嘴4内向前流动时流速逐渐加大并在喷嘴4出口处达到最大,再快速流经中筒体5及下筒体6,最后通过船上的管路排至舱底或污油水舱。当空气和含油凝水从喷嘴4高速流出时会带走喷嘴4外部周围的空气而在局部形成真空,这样上筒体3内的空气和含油凝水在内压力和外真空的情况下迅速向喷嘴4外围流动,流至喷嘴4前端时被喷嘴4高速流出时空气和含油凝水一起带走,而上筒体3内的压力也不会由于空气瓶泄放时空气进入而压力升高过多,或由于喷嘴4周围产生的真空而压力过低而使上筒体3的观察玻璃发生损坏危险。
通过观察窗玻璃2可以清楚地察看空气瓶泄水情况。空气和含油凝水经过口径较小的喷嘴4、中筒体5和下筒体6后能量有所损失,最终排出的压力和流速均下降,这样无论是排至舱底还是污油水舱都对排至的处所影响较小,真正实现了空气瓶泄水时既能够很好观察,又能防止观察器处四处喷溅和出现危险。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渤海装备辽河重工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渤海装备辽河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51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