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加热驱动隧道通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4046.X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2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省;张威;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东省 |
主分类号: | E21F1/08 | 分类号: | E21F1/08;F24J2/24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惠文轩 |
地址: | 710068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加热 驱动 隧道 通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加热驱动隧道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山区高速公路大的隧道也在不断增多。大隧道长度长,其营运费用,如通风、照明等电费,已逐渐成为很多运营单位的沉重负担。假设按照双向隧道考虑通风,平均每公里隧道大约需设置6台射流风机,每台射流风机功率按照30千瓦考虑,每天通风时间约八小时,以此推算每月每公里隧道仅通风这一项消耗的电费约八十万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通车的公路隧道已数万公里,公路隧道运营过程的节能降耗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现有隧道通风基本上都是采用射流风机对隧道进行强制通风,隧道采用射流风机通风在隧道发生火灾时,射流风机处于关闭模式,烟尘弥漫对逃生和救援带来困难,若开启射流风机,射流风机会将起火点的烟尘吹向未发生火灾的方向,使隧道内充满烟尘乃至火势蔓延,对人员逃生及救援造成极大困难和危害,而且火灾极易烧坏射流风机的电缆,造成射流风机供电中断,影响隧道内的通风。因此,一种能应对隧道特殊情况,确保隧道运营安全的隧道通风技术的提出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加热驱动加热隧道通风装置,它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热能加热空气,用热气上升的原理使隧道内空气流通,从而实现对隧道的通风换气,节能降耗,安全可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太阳能加热驱动隧道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条形的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多个贯通的透明管,同时连通多个透明管上端的上连接箱,同时连通多个透明管下端的下连接箱,连通下连接箱的隧道通风管,通入上连接箱的热流导向管,与热流导向管另一端连通的热流烟囱;所述透明管内部靠近下方的半圆壁涂附有吸热层,所述透明管外部下方紧贴有储热层。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每个底座上设有整齐排列的多个抱箍和连接管,底座上的每个抱箍都对应固定一个透明管;
所述固定透明管的底座设置在隧道外的山坡阳坡面上。
所述上连接箱在水平位置上高于下连接箱,所述热流烟囱连接热流导向管的接口在水平位置上高于上连接箱。
所述储热层从下方径向包裹透明管的高度为其直径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所述储热层从上到下分别为煤粉和改良粘土的混合层和砂砾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内部下方铺设有吸热材料的透明管接收阳光作为加热室,再用下连接箱和上连接箱将多个透明管并列连通起来,增加空气加热量,下连接箱和上连接箱分别连通隧道通风管和热流导向管,热流导向管通入热流烟囱,不断地将透明管内被加热的空气排出。加热后上升的气流使透明管和上、下连接箱内部形成持续的负压区,负压区不断地将隧道内的空气吸上来,从隧道内吸上来的空气被加热后不断地被排出热流烟囱,达到了是隧道内部空气流通的效果。同时,透明管底部铺设的储热层也可以将白天吸收的热量储存起来,以便在晚上继续加热透明管。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隧道通风设备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而且节省能源,降低了隧道养护费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隧道通风设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透明管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侧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正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在以上图中:1、隧道通风管;2、透明管;3、上连接箱;4、热流导向管;5、热流烟囱;6、储热层;7、底座;8、抱箍;9、下连接箱。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隧道通风装置,它包括多个条形的底座(7),在底座(7)上固定有多个贯通的透明管(2),这些透明管(2)上端和下端分别同时连通同一个上连接箱(3)和一个下连接箱(9),下连接箱(9)还与通入隧道的隧道通风管(1)连通,上连接箱(9)与热流导向管(4)连通,热流导向管(4)另一端与热流烟囱(5)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东省,未经张东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40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爆井盖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低耗能的煤矿湿喷系统